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朋友圈分享新闻,对你有什么影响?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相比线下的面对面交流,个体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精致的沟通和互动。作为现代社会应用最普遍的社交媒体之一的微信,用户通过各种方式在上面塑造并管理着自己的良好形象,朋友圈转发就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在朋友圈转发新闻链接,对社会重大议题的讨论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并产生互动,从而进行对发布者自身的印象管理。文章想要探索通过朋友圈转发新闻进行的印象管理的内容以及影响,对理解人们的互动方式有着较强的参考意义。 

 

 

 一、选题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且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手机仍是上网的最主要设备。

 

  中国的微信软件就是一个基于手机端的社交互动平台——除了发信息、传文件等通讯功能,用户还可以再发“朋友圈”:除了发布文字、图片、视频内容,同时也可以分享音乐、新闻等。据2016年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数据显示, 6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从来不看朋友圈的微信用户仅占1.3%。2020微信公开课上发布的《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超过了11.5亿,比2018年同期增长6%。可见,微信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社交软件之一。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也开始转型。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许多新闻媒体也开始将新闻生产拓展到微信端平台进行。除了平台一手的新闻来源,各类新闻客户端发布的新闻也可以跨平台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中。使得通过微信朋友圈新闻转发进行印象管理的行为成为可能。  

 

 二、理论基础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2018)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用戏剧技巧和舞台控制理论来分析微观社会中个体的互动行为。戈夫曼认为社会是一个舞台,所有处于社会中的个体的行为都是“表演”,通过个体的“表演”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塑造自己的形象并达到自己的目的。微信朋友圈就是这样一个人际交往的舞台,个体通过朋友圈分享的讯息、言论来进行“表演”,即时地通过他人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形象。

 

  这一理论在人际传播中的解读运用与传播学中的“镜中我”理论不谋而合。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1987)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个体为了获得对自身形象的正面反馈,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包装”自己,展示给他人一个自己最理想化的形象。

 

  而这个概念又被乔治·赫伯特·米德(2008)进一步发展,他认为“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是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完整的自我,既是“主我”又是“客我”,而二者之间的不断互动使之形成新的自我。

 

  一开始,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主要用于研究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与传播,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给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印象管理的研究带来了更多的研究视角。随着人们在网络世界的“客我”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本我”形象契合度越来越高,个体在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也成为了自我形象塑造和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个体在微信朋友圈进行新闻转发的动机

 

1

 新闻内容

  符合新闻价值五要素的新闻内容往往会更快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具有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显著性和时效性的新闻内容,人们往往乐意通过转发行为尽早将信息分享给好友。与此同时,人们偏向转发官方媒体发布的政治、社会热点新闻来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2

 情感表达

  用户通过转发新闻的行为,在这一分享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表达对于社会、世界的看法和情感。尤其是面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时,在朋友圈的发声更能够引起好友们的关注和热议。尤其是当用户的观点属于朋友圈环境里大多数的时候,往往能够收到更多赞同与追捧的声音。并且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通过他人对自己朋友圈的反馈获得自我价值感与满足感。同时以此作为参考,调整和补充呈现出来的自我,维护自我形象。

 

3

 人际关系

  用户建立朋友圈,建立起与好友连接及讨论的论坛,除了获取他人的关注,还可以达到与他人顺利交往的目的。

  微信朋友圈属于熟人社交圈,大部分用户的微信联系人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朋友圈塑造了一个基于现实社会关系又跨越现实场景的网络场域,用户发布朋友圈,向强关系网之中的熟人们传递信息的同时,更直接地建立起针对某件事的情感沟通。和熟人保持亲密互动,在展示更深层次个人形象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归属。郭禹汐(2015)在《微信“朋友圈”研究》中就提出,微信圈对现实社交圈既有融合、重构的作用,也会与现实社交圈产生一定程度的割裂,微信朋友圈有助于构建新的人际交往世界。

 

 四、微信朋友圈新闻转发的传播特点

 

1

 .传播速度快

The World Earth Day

  在微信朋友圈中,用户既是内容的生产者,也是内容的接收者。针对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内容,用户可以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一经发布可以收到朋友圈其他好友的点赞、评论及转发。有时我们常常发现朋友圈里很多人都会转发同一条新闻内容,就是微信朋友圈的熟人关系网所导致。

 

2

 沉默螺旋效应明显

The World Earth Day

  由于微信朋友圈是基于熟人圈子建立起的公开网络场域,针对同一社会热点,许多人都会发表类似的观点和言论。这是由于和媒介中主流观点持不同意见的人由于害怕被排斥而选择保持沉默,从而令占优势的观点形成微信朋友圈这一封闭场域中的主流舆论观点。这就是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由于微信好友属于联系紧密的强关系网,大多数人即使反对某一观点也不会公然反驳,而是选择沉默或是虚假地认同。

 

3

 即时互动性强

The World Earth Day

  用户在转发新闻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和看法,微信好友通过阅读这条朋友圈,可以即时地通过点赞、转发、评论区留言等方式与发布者展开互动讨论。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主动地进行自我形象塑造与管理,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五、微信朋友圈新闻转发与印象管理的相关关系

  1.新闻转发来源影响个人形象。代表官方的权威媒体。朋友圈中用户转发的新闻来源会直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而经常转发领域内权威媒体、党媒的新闻则会给人留下专业性强、关注时事的印象。

 

  消息来源不明确的自媒体。同理,经常转发消息来源不准确、一手消息源较少的自媒体发布的“标题党”新闻会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

 

  2. 新闻转发内容影响个人形象

  客观真实的正能量新闻。转发观点比较正面的新闻往往能优化转发者的朋友圈形象,给微信好友营造出阳光、健康、向上的社会形象。反之,则会损害转发者的个人形象。

 

  观点偏激的情绪化表达。与微博一样,微信朋友圈中多发布碎片化的信息,用户的阅读习惯也趋于碎片化,针对朋友圈中某一转发的新闻事件不会拥有完整的思考时间。也因此,朋友圈中与微博平台一样容易滋生许多情绪化表达。然而有站队倾向的新闻转发往往会让人觉得转发者思考片面、容易跟着舆论风向走,从而对个人的印象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未经核实的谣言、假新闻。部分用户由于自身对谣言、假新闻缺乏辨识能力,或出于对微信好友的信任,会在朋友圈里转发谣言、假新闻。而且谣言、假新闻一经转发,很容易被更多人看见并转发。由于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传播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虚假消息的传播来源往往也难以追溯,因此导致微信朋友圈中虚假新闻泛滥成灾。

 

  兴趣导向类新闻。转发兴趣导向类新闻能够让微信好友进一步了解转发者,是转发者展现个人兴趣的方式之一。同时也可以给微信好友营造出活跃、开朗、兴趣爱好广泛等印象。随着对转发者的了解逐渐深入,他人也会形成对转发者的特定印象。

 

  3. 朋友圈新闻转发环境导致印象管理难度提升

  基于微信与微博不同的封闭性特点,许多不被用户个体接受的观点在代表熟人圈子的朋友圈中传播并渐渐占据舆论主导位置也并不会被纠正,使得持有反对意见的用户进行印象管理难度增大。

 

 

结语

 

  媒介形态的巨大变革带动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随着微信朋友圈功能的日益完善,个体基于人际交往的需要,以及寻求存在感、认同感的心理动机,会通过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新闻的行为在网络上进行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塑造与管理,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但由于微信朋友圈区别于其他社交媒体的自身封闭性,朋友圈的新闻传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用户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分辨信息真伪,从而更好地进行朋友圈形象的管理;平台也要进行相应的检查监管,杜绝朋友圈里新闻转发传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为用户带来更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