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微信公众号提升互动体验的创新路径

本文以深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从原创内容、评论区互动、表情包绘图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入手,探索传统媒体微信公号年轻化表达的创新路径。

    

无互动不“新媒”。当前,以微信、微博、APP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极大改变着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格局。新媒体时代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传受关系的变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皆可生产视频”成为新的传播现象。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受众与媒体双向流动。自媒体的兴起及其去媒化(去中间化)传播,极大地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在这种竞争格局下想要“另谋出路”,该如何掌握双向互动的流量密码?深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突破创新,给出了“深圳样本”。

 

建年轻团队  玩儿最潮梗

 

信息时代下,微信占据了绝大部分网络流量,而公众号又占据了微信的大部分流量,故对于传统媒体转型而言,微信公众号是不可丢失的阵地。微信官方公开的微信用户数据显示,60%微信用户是年轻人(15-29岁),而年轻人平均有128个好友。

 

据深圳市政府在线官网数据,截至2022年,深圳常住人口达1756万人,平均年龄仅32.5岁。结合深圳新闻网公众号后台的用户画像数据,26-35岁的用户人群占比达46.92%。以此辐射,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年轻化表达”是未来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如何寻找差异化?如何抓住机会实现转型,真正冲进年轻人的队伍?答案是从团队入手。

 

2021年12月,深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团队进行调整。团队标配6人,全员95后,最小的千禧年出生。冲最快的浪,玩儿最潮的梗,团队致力于改变人们对深圳新闻网“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

 

于新媒体人而言,“活”是关键字。深圳新闻网微信团队工作群24小时不间断分享“冲浪”信息,活跃程度堪比一线大咖站姐粉丝群。在这里可以共享6G冲浪看到的热点话题,可以吐槽键盘侠神奇的脑回路,也可以赞叹中国网友博大的智慧,还可以收集数量繁多的“奇葩”新闻。这些收获不一定都受用于日常工作,但嘻嘻哈哈的氛围绝不能少。团队年轻,内容便年轻;气氛活跃,文字便活跃。

 

笔者认为,新媒体平台的KPI考核,或许应当把“今天你说了多少句话”这类看似“不寻常”的要求作为参考指标,只有思想活跃了,内容才能活。年轻团队生产的内容,其标点符号都要充满青春的气息。深圳新闻网,是年轻人的网站;深圳新闻网官微,更是年轻人的狂欢阵地。

 

回神仙评论 绘灵魂画作

 

在“信息快餐”社会,文字类长篇稿件正在逐渐失去它独有的大份额市场。2021年关于“微信努力年轻化”的观点,在网上掀起一波新潮讨论,有专家认为在微信强推8.0版本强化社交功能的背景下,互动成为新媒体需深耕的领域。在探索创新路径过程中,深圳新闻网官微在保证媒体权威性的同时,“回神仙评论、绘灵魂画作”,另辟留言区蹊径,剑走表情包偏锋。这个年轻团队致力于用时下网民大爱的表情包绘图,剥离硬新闻中与受众思维不符的内容,以留言区的热闹画风软化新闻基调。

 

留言互动区是新媒体平台独有且万万不可丢失的阵地。深圳新闻网微信团队抓准时机找准定位,创建互动留言区,以神评回应神评,以幽默抵挡平庸。团队践行“一三要求”,即每篇稿件发出后,每人每篇留言1条,并同时回复3条网友评论,抛砖引玉以营造评论区热闹的“团建”氛围。一片优质的评论区,离不开马甲们的默默耕耘。集团队之所能,创优质的评论,在新闻内容大量同质化的当下,留言区是突出重围的另一道路。

 

 “礼貌而不失尴尬地回复”是小编回评的准则。疫情期间,全市人民积极配合宅家抗疫,小编努力搬砖的同时,使出浑身解数逗网友一乐。评论区有言必回,2022年2月公众号推出的《送冰墩墩+雪容融啦!这次是真的!》单篇留言达1747条,3月《深圳昨日新增92例》单篇留言1039条,结合两个月数据,笔者发现留言数超300条的推文达10篇,大部分稿件精选回复留言达100条。而据了解,微信后台最多可放用户评论数也仅为100条,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得到了官方回复,互动率近100%。截至2022年4月27日,小编回评点赞最高数超2000/人次,在日常稿件留言中,深小新回评点赞数往往高于粉丝留言点赞数,引发读者共鸣,不少粉丝呼朋唤友围观评论区,留言就是为了“看新总怎么怼我”。

  

  

表情包配图独树一帜。精致的画作,优美的线条、精致的配色、耗时耗力的精美配图,统统放弃。几笔而成的简笔画,歪曲扭动的线条,独具特色的丑萌感,替代传统审美中的精致绘图,成为新闻网微信推文的另一特色。截至目前,深圳新闻网微信团队共创作表情包/配图近千幅,画风多样,特点突出,用户反馈良好,纷纷约稿小编“能给我画个对象吗”。

 

在这样的双向联动下,深圳本地化群众对深圳新闻网的媒体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强社交性的传播方式,给用户留下新闻媒体也是“有血有肉”的亲民印象,为更好地传递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有态度的新闻产品奠定基础。

 

立小新人设 创独有原创

 

在多元信息时代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发声人”及“把关人”的地位逐渐削弱,用户思维成为运营微信公众号的重要着力点。如何抓住受众破层出圈,“人设”是关键。

 

“怼天怼地怼领导但不敢怼月老”,是深小新在评论区耕耘3月换来的基本人设。“小新”“新总”“新哥”“新姐”“新妹”……粉丝们对新闻网小编的爱称数不胜数,每日一早一晚的问候雷打不动,抱着看新闻的心情进入公众号,却在评论区笑得龇牙咧嘴。

 

深圳新闻网微信团队在评论区有意识地引导和互动,给粉丝们刻画了一个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深小新”形象。幽默睿智,有血有肉,立住了人设也换来了包容。2022年3月20日,深圳新闻网公众号推出重磅新闻《3月21日起,福田区这些区域恢复生产生(活)》,标题少字,网友纷纷留言:应该把“活”给大家留着。

 

碰撞才有火花。微信团队改革以后,策划了一系列原创精品并广受好评。主创团队打破每周例会的制度,实行“需要碰撞就开会”的会议模式,随时随地开短会,探讨话题角度,头脑风暴推文标题、摘要、头图设计,原创作品的每一生产环节都须全员上阵,在否定中前进,在斟酌中甄选精品。

 

根据此生产模式,疫情期间,在主创人员的带领下,新闻网公众号先后推出《深圳速度,唯快不破》《深圳温度,我们稳住》《深圳态度,懂的都懂》系列,平均每篇稿件阅读量达到3万+,后台留言百余条。幽默风趣的文案配合诙谐的手绘表情包系列,一方面使得内容创造有效规避了版权侵权风险,另一方面又反向出圈,“反精英化”形象深入人心,立定人设,树立年轻化媒体小编形象。

新闻网公众号《深圳速度,唯快不破》文章截图

  

2022年3月,深圳疫情形势严峻,全市按下七天“慢行键”,创作团队抓住热点,主动推出“七天慢生活”系列,开放评论区,疏导群众消极情绪。独特的创意策划使深圳新闻网微信端得以强势出圈,短短数月时间,公众号粉丝数量增长超10万。

 

赋互动新生 造融合样本

 

在逆境中求突破,在夹缝中求生存。以往大多数传统媒体在完成内容推送后,便认为信息传播过程已经结束,忽略了推文后续的受众反馈。事实上,推文后续的用户评论及意见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深圳新闻网微信团队开创的深圳官媒评论区优质画风实属首创,短短3个月改革期间,收获大量点赞。深圳报业集团2022年2月22日的阅评中写道:“近日,惊喜地发现,新闻网的评论区热闹起来,阅读量也节节攀升,即便是简单的通知和公告跟帖也不少。小编机智幽默的回复圈粉不少,点赞。”

 

3个月的尝试已见成效。每篇推文的互动区已成为粉丝每日必看项目。“正文都没看,直接刷评论”“笑死在评论区”“本来不开心,看完评论笑晕在厕所”“小新是德云社在逃成员吗”……深圳新闻网微信粉丝类似夸夸群群主般的存在,给留言区赋予了新的生机解读。最直接的反馈体现在阅读量及粉丝数中:

 

 据统计,2022年1月1日至4月27日,阅读量达10万+的稿件92篇;2021年全年10万+稿件共7篇,相较之下,数据增长明显。2021年12月单月总阅读量为601.9万,2022年1月单月总阅读量为1318.2万,而2022年3月份,总阅读量达2541.7万。短短3个月,从600余万增长到2500余万,团队基本实现了阅读量翻两番的目标。

 

 深圳新闻网自2012年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至2021年12月,近十年的运营时间,累积了104万的用户基数。微信团队改革后,截至2022年4月27日粉丝数为114.4万,其中,2022年3月单月吸粉4万余人。团队目前仍处于靠内容、留言吸引粉丝的阶段。为加强同用户粉丝的强社交连接,以增强用户的媒体认同度,提高用户黏性,截至2022年4月,深圳新闻网已开设6个微信粉丝专属群,并指定人员对接社群内的“陪聊唠嗑”等信息服务工作,收集群众反馈及爆料。后续团队也将继续探索花式增粉,力争把深圳新闻网公众号打造成150万粉丝的官媒大号。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有其特有的宣传逻辑与信息传递方式。新闻媒体抢占舆论场不再仅限于“独占发声权”,而是利用与网友交流的互动版块,强化双向输出,用网民声音说好深圳故事,用网言网语表达民生观点。

  (作者施冰冰系深圳新闻网总编室主管、作者蓝岸系读特客户端首席执行官、深圳新闻网总编辑、作者周浩桦系深圳新闻网总编室编辑)

本文刊登于《新传播》杂志2022年第三期。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