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智库融合发展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媒体智库,是指由媒体主导发起,将各学科专家学者资源汇集起来,为政府、社会提供政策决策方案和知识服务的咨询机构。[1]
想在本站找媒体智库资源,可以查看:https://www.ky668.com/rw
近几年,中央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举措。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构建媒体智库成为传统媒体应对挑战、提升传播力和谋求新发展的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媒体+智库”融合发展的意义及困境,探讨“媒体+智库”融合发展的方向。
1
“媒体+智库”融合发展的意义
(一)提升服务中心的黏度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媒体的职责使命。媒体智库的核心优势就是贴近基层,能够广泛触及一线实际、触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此外,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联结力,能够迅速高效地凝聚起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面资源,与社会智库进行有效的议题设置。因此,“媒体+智库”在整合力量、聚焦问题、传播引导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可以助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例如,广西日报社旗下的桂声智库与各界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紧密联动,围绕“花山申遗成功后如何撬动崇左市文化旅游,如何加快崇左口岸经济发展速度”的议题,为崇左市政府发掘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后的财富价值建言献策,提供了强大的“外脑”和智囊。
(二)提升媒体产品的深度
媒介深度融合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标准,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媒体+智库”合作模式,将社会智库力量贯穿到整个内容生产体系之中,可以有效提升传统媒体内容的深度,从而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1.增强内容的专业性。在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媒体联系决策部门、链接社会资源的优势,用好社会智库力量,特别是在重大报道、重大活动中,邀请社会智库的权威专家作为特邀主持人,发挥专家的主观能动性,让专家的智慧第一时间体现在媒体的版面和节目中。例如广西北海日报社通过整合全市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博士、博士后成立“北海日报社博士顾问团”,在日常新闻宣传报道、线下活动中,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巨大智慧优势,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同时,还增加了媒体内容的专业性。
2.增强观点的新颖性。当前,传统媒体的焦点正由信息制胜转为观点制胜,出观点、有思想成为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可借助社会智库力量,加强观点输出,对重大会议精神、热点话题等及时做出解读和评论,引导受众理性看待问题。通过提升新闻内容深度,突出思想性、强化创新观点的输出,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力,掌握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
3.增强视角的丰富性。记者在针对各种选题进行采访报道时,采访并听取包括社会智库专家在内的不同机构及不同人士的观点;在传统媒体的评论版、理论版中,邀请、吸引社会智库专家针对当前热点撰写文章,从而提升传统媒体内容的思想性、引领性、专业性,树立正确舆论导向,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视角。如广西柳州日报社、柳州市委党校联办《学理论·用理论》专栏,柳州市委宣传部与柳州日报联合开设《柳州论苑》专版,刊登社会智库专家对热点问题的理论分析。
(三)提升媒体经营的厚度
当前,传统媒体的广告、发行业务不断萎缩,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特别是纸媒和电视台,自身的发展能力不足,除了人才问题,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问题。随着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发生变化,靠报纸发行来维持报社的经济运转已经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现在纸媒的经济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党政机关包括一些县(市、区)部门的战略合作,但这也是不可持续的。一旦人们的宣传观念发生变化,这些优势将不会存在。
因此,媒体需要转型发展,重新调整、整合资源,创新开发出智力服务产品,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的媒体变革和需求。例如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南都大数据研究院,2018年推动全员智库化转型,在内容生产方面建立了50多个课题组项目,发布了百余个智库产品,实现新闻生产带动智库生产,智库生产反哺新闻生产,有效提升了媒体经营能力。
2
“媒体+智库”融合发展的困境
近几年,众多媒体对媒体智库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主要有4种类型的操作模式:智库型媒体、媒体型智库、媒体智库一体化以及媒体+智库合作互补。有的媒体智库采取实体化运作,整合媒体内部的人力资源,对外承接课题、活动等;有的整合媒体内部及外部专家资源,成立媒体智库平台;有的媒体与智库联结比较弱,仅在需要做聚焦工作、发布比较专业的内容时才取得智库的支持;也有的按照一般智库的架构,开拓全新的业务领域,与媒体本身的联结比较弱。
当前,多数媒体还没有找到成熟的智库发展路径,至少存在以下困境。
(一)缺乏运营管理智库的专业人才
目前来看,媒体智库运营团队的核心人员主要来源于采编人员,这本身具有较大局限性。一方面,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采编人员缺乏智库项目运营经验,开展智库项目运营存在短板,很难与市场上的专业运营团队竞争;另一方面,媒体的运营团队与社会智库的联结比较弱,很难长久凝聚一批高质量的专家学者,导致媒体智库的研究力量和专业度不足。甚至在初期探索阶段,很多媒体是由采编人员兼职做媒体智库建设,运营人员没有获得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和社会上的智库联结也不够紧密。
(二)缺乏匹配智库发展的灵活机制
媒体具备建设智库的一些优势,但与社会上的专业智库仍然有着较多差异。在现实条件下,媒体对智库的管理略显松散,主攻方向不明,尚未建立适合媒体智库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运营人员身份定位不明、责权不清,不能顺利转型为媒体智库的专业运营人员;媒体与智库专家尚未建立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三)缺乏清晰模式和造血功能
一些媒体智库对自身的宣传不足,甚至在媒体单位内部,其他部门的员工对媒体智库能做什么、有什么智库产品、产品有哪些优势都了解不多。不少政府和机构对媒体智库这一转型成果更不了解,对其提供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够,因此,对媒体智库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新闻媒体”上,在一些课题项目、重大活动策划中,仍然倾向于选择智库研究机构。
3
“媒体+智库”融合发展的方向
媒体要积极探索建设智库的新路径,突破“媒体+智库”融合发展的困境,努力做到人才、机制、资金三到位,确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方向,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从而将媒体转型推向一个全新境界。
(一)内外整合,打造媒体智库的专业队伍
媒体智库建设的关键是要抓住核心人才。在内部,要做好媒体高端人才的转型,为专家型编辑记者的养成提供实践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不断提升媒体产品的质量;要在媒体内部遴选具备良好沟通、协调、策划、执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组成精干、专业的运营团队。在外部,全面网罗专家资源,可与高校、科研机构等智库单位实现联合。媒体智库通过多方整合,既可以提升媒体的新闻内容质量,有效弥补自身研究能力的不足,又能深度融入智库体系,发挥1+1>2的聚合效应。
广西日报-桂声智库的一些专家与各级部门、院校、企业组成研究项目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该智库结合广西新闻网《桂声》时评栏目,在涉及东南亚的国际事件上主动发声,积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专栏作家对典型事件做详细解读,向老百姓客观清晰地阐释看法和见解,进行正面舆论引导,传递广西声音。在涉及重要宣传主题相关的文章上,集结成专题专栏,形成智库品牌,如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多元融合,建立媒体智库的灵活机制
一是在组织机构上,要保持媒体智库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保证研究内容的科学性。
二是在人才制度上,要构建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一方面,在媒体内部确保智库运营人才自由流动,任人唯贤,激活内部智力资源。另一方面,建立社会各领域专家人才库,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共赢机制。例如广西日报-桂声智库就搭建了涉及民族文化、新闻广电、哲学、旅游等多个领域约30名专家的多学科智囊团队。
三是在对外服务上,要与决策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各级决策部门保持良性沟通关系,增强决策的多元、科学和开放性。加强自宣意识和力度,搭建“知识”与“行业”的桥梁,不断提升媒体智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北海日报社整合全市20多位博士组建顾问团,定期向公众举办“北海日报社博士大讲堂”,来自全市不同战线和不同岗位的博士紧扣法制思维、生态环保、产品发展、海洋文化等热点主题面向社会公众宣讲,社会反响强烈。博士顾问团带来的名人效应及带来的社会效果,为北海日报社塑造了高端文化品牌形象。
(三)优势聚合,增强媒体智库的造血功能
媒体智库只有增强自身经营能力,才能促进智库良性发展。
一是要对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清晰发展模式的媒体智库,尽快明确业务主攻方向,而不是包打天下。应选取自身优势领域深入开展研究,集中精力打造出拳头产品,快速建立起盈利模式。
二是向成熟的媒体智库学习。如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等。还可以考虑与资金雄厚、具有强大平台和数据挖掘能力的机构合作,引入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增强智库研究成果转换能力,从而增强造血功能。
三是加强智库产品研发。除了承接课题研究、提供咨询服务等传统智库业务外,还要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出市场化的新型服务产品,只有顺应市场需求,经得起市场检验,媒体智库才有生命力,才能助力媒体实现转型发展。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智库的内涵主体和涵盖范围扩大了,智库不光是指专家学者,还应该包括公众和用户,如用户画像、数据分析等都可成为当下智库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成为媒体智库的重要服务参考。同时,智库研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及时公开智库的研究成果,通过更多数量的媒体报道,传播和放大智库声音,扩大覆盖范围,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关注。
注释
[1] 杨卫娜,郑可欣.中外智库新媒体国际化传播现状对比研究——从新媒体传播的维度[J].对外传播,2019(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