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纪实类短片的碎片化对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的启示

近些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和广电融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业务,加之一些专业影视人创作交流平台的加入,短视频创作从最初一地鸡毛式的全民狂欢逐渐变得有规律可循,未来,短视频优质化发展将起到市场引领作用。

 

那么,广电在短视频优质化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呢?电视台一向以新闻立台,借助传统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采访优势,最显而易见的高地首先一定体现在新闻领域。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目前已成为主流新闻之外的规定动作,这为纪实类短片增补了许多专业的内容。然而,传统电视新闻从长度上说其实也能划归短视频,为什么还要提“电视新闻短视频化”呢?那是因为它撷取碎片的标准、过程、目的与新媒体上流行的纪实短视频有根本的不同,创作范式也有根本的不同,如何让一则传统新闻从新闻现场开始就分解为若干更便于全程、全面传播的碎片,打造多元立体动态的新闻“万花筒”,是传统新闻记者面临的新挑战。通过分析纪实类短片的碎片化趋势,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方法和启发。

 

1

纪实短片碎片撷取的标准

对“新闻短视频化”的启发

 

孟非曾经说过,他发朋友圈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分享的价值,这反映了大部分新媒体创作者的心态。如抖音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游玩、风景、宠物、小孩、生活小技巧、突发事件等纪实碎片,选取的首要标准就是它的分享性:或给人信息(客观传递、夸大传递、误传谣传等),或给人刺激(吃惊、震惊、害怕、开心、愉悦等),或对人有用(启发、学习、模仿等)。

 

传统电视新闻讲的“新闻性”是不是就是短视频的“分享性”呢?事实上,它们是一个交叉概念:有分享性的东西并不一定有新闻性,但有新闻性的东西一定有分享性,所以我们的新闻报道先天具有分享的价值,是非常适合以短视频方式传播的,只不过新闻性需要集中、提炼、去伪存真并寻找碎片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受到价值导向、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左右与影响;而分享性的趣味点更多元更自由,需要解构并寻找事物或事件更多的角度碎片。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现场的记者具备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迅速集中碎片的能力,一种是迅速将事件解构成碎片的能力。我们平时做的新闻都遵循了一定的新闻制作范式,新闻要素是齐备的,传递的信息是清晰的,是有一定逻辑性和主观判断与加工的。但如果把这些成品新闻搬到新媒体上当成短视频传播,且不说时效性会差很多,其有头有尾、五脏俱全、排篇布局的苦心也并不讨倾向于碎片摄入、厌烦说教的观众的欢心。虽然最终他们还是希望有权威的信息和分析报道,但碎片信息的快速冲击非常具有刺激性,也非常便于社交分享传播。所以,要抢回传统广电的新闻影响力,新闻现场实时的短视频发布不可缺失,新闻的碎片化解构不可缺失。看央视网上的新闻短视频,选取的都是具有分享性的新闻点,像新闻现场的瞬间、实用的知识、奇特的场景等,一个重大新闻现场也会被拆分成多个动态过程与侧面、背景和后续,例如表现神舟十三号发射的众多短视频,每一个你能想到的可分享的碎片点都被放大了,其传播效应贯穿了一个时期,并且进行了累进叠加,这是以前一两条面面俱到的传统新闻所无法比拟的。

遵循“分享性”这一标准,我们还可以从现有的电视新闻资料中寻找有分享价值的碎片进行短视频化,引爆新的新闻点。以金华电视台《百姓零距离》2021年在视频号推出的短视频系列“金华影像”为例,就是选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华电视台早期的视频资料,进行重新剪辑包装推出,在金华人和各地网友之中掀起了一波波怀旧风潮,每一条的点击量都达到了10万+。在学雷锋纪念日,栏目视频号推出的是上世纪80年代金华某小学的小学生们在一场大雨后互相帮助蹚水进校的生动视频,其中一个小胖子踩三轮车载着一群孩子前行的画面,成为爆款,从而引发了寻找当年“小胖子”的行动,从而牵出一个新的温情故事,并且对“学雷锋”的新闻主题进行了深化延伸。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新闻与新媒体短视频互相借力、互相催化和提升演变的案例。

 

从上面这个案例中,也可以看出在新媒体上,碎片的分享性有可能向互动性演变,这就引出了碎片撷取另一个更高层面的标准:互动性,即事先对碎片有影响预期,希望有评论有反响有传播甚至有二次创作。一个经营农场的小伙,他分享的视频体现了很多的野趣,比如抓到黄鼠狼、发现蛇蛋等等,让人对他身处的环境深信不疑,进而对他推出的产品产生信赖,延伸到买与卖的互动。所以分享的价值与互动需求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普通人制作新媒体纪实短视频时首先会考虑的问题。而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单向的,也无法即时互动。要改变这个局面,就要认识到新闻短视频化是个动态过程,要时刻关注观众的反应,随时把撷取到的有可能引起良性互动的碎片,编辑播发出去,然后根据互动情况调整各个碎片编发的频率、频次,以及进一步撷取新的碎片。这两年浙江卫视频频开展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2020年有“大山深处的浙江人”,2021年有“在浙里见美好——走进乡村看小康”,除了传统的连续报道、新闻评论、大型直播报道之外,充分发挥了新闻短视频的互动功能,例如“在浙里见美好”新闻行动走进金华站的时候,同时用短视频在抖音、快手上向外界动态发布金华的“宝藏”小康村,引导旅游消费的热点和兴趣点,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在新媒体领域也扩大了影响力。

 

第三条标准碎片的“可塑性”,则不是人人会考虑的,正是这条标准左右了碎片撷取人的创作冲动。哪些碎片是有可塑性的?故事的张力、想象的空间、模仿的可能、特别的效果、置换的戏剧性等等,都决定了可塑性。比如2020年父亲节有一个短片,其拍摄者选取了10位不同的出镜人与自己的父亲面对面,问父亲有没有曾为自己感到骄傲?近距离的尴尬、不适、日常的疏于交流、有机会面对镜头表白的激动,都被真实而又细腻地捕捉到,多个父亲和孩子之间不同的互动,放在一起,产生了很特别的效果,让人对父亲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个短片作者看到的碎片可塑性,就是预设问题的张力与不确定性。还有一些碎片乍一看很普通,但如果放大其中的细节或阶段,则会有惊艳的效果,比如延时摄影拍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们的新闻承担了政治宣传和价值导向的责任,所以把这条标准运用到新闻的短视频化上,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哪些碎片会更有利于主题的宣传和升华,哪些碎片是不宜随便撷取发布和加工渲染,短视频创作者必须事先判断。

 

2

纪实短片碎片加工的手法对

“新闻短视频化”的启发

 

碎片需要加工,因为它虽然来自生活,却只是某个时间空间的片段真实,简单粗暴的表达固然更为原汁原味,但往往无法准确传达分享人的意愿和感受,无法充分传播画面蕴含的信息,有些时候还会造成歧义。加上其短小的特性,要想让它吸引眼球,必须有亮点,有冲击力。所以纪实类短片的加工从来都不缺位,最为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包装,字幕、音效、音乐、图表、解说等等。这些手段有附加解释、渲染的作用,让反映的主体更清晰,让分享人的意图更有说服力。比如传统电视新闻,它有一整套的包装模板设计,从新闻标题到人名条,从同期声字幕到关键词,从图表到特效,非常专业和完整,还有专门的后期制作人对之进行操作与完善,但最大的问题是制作流程很专业,但呈现效果相对刻板且一成不变,该有的规定动作不能少,不在规定范围内的也不能太出新出格,不然就“不像新闻”了。而短视频没有这样的限制,对广电专业的制作人才来说,一旦给了他们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纪实性质,纪实碎片的加工不能天花乱坠、漫无边际,更不能歪曲现实,只能是对现实的提升。所以加工从拍摄期间就开始介入了,最典型的就是画面的构图和光影运用。例如来自新片场的8KRAW联合制作的纪录短片《看这世界多美啊》,汇集了地球上各方各地的景点,记录了每一个让人难忘的瞬间,每个瞬间和景点只有仅仅几秒钟,但拍摄的角度、手法、光影运动、同期声和音乐的运用,都让人印象深刻。而纪录短片《电影标题设计的背后》,主要以采访电影标题设计师Dan Perri为主,因为只有4分多钟,所以采访背景、环境选择的是设计师的工作室,并且运用工作室里的模具摆设、灯光等来布局画面层次感,这是专业的短视频创作者区别于草根记录者的显著特征。在电视台,通常有一支多年从事专题片、纪录片创作的导演摄像团队,这些在拍摄时用到的技巧,他们都驾轻就熟,所以当他们认真去进行短视频创作的时候,通常能在画面的处理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央视网的小央视频,其新闻短视频化的程度和水平在广电领域就具有代表性,记录神舟十三号发射瞬间的短片《星河阔远,这是新的征程!》用4K高帧拍摄,构图、用光和音乐都极为讲究,同期声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对航天员的采访、发射过程中的工作指令以及围观群众的感慨,短短两分多钟,节奏把控得恰到好处,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又了解了各方的信息,并在情绪上进行正向的激励和影响,这是一般的视频平台和素人作品无法达成的。

在对纪实碎片进行加工的有限空间里,还有几种常见的手法,其一是“放大”:细节放大,包括动作、画面局部和声音,《0.00001秒的美》,就是典型的借助专业摄像机,用慢镜头放大人眼难以捕捉的瞬间。其二是“重组”:按一定的逻辑进行跨越时空的碎片重组,纪录短片《丁真的新年》,就是用丁真的旁白来重组现实碎片。其三是“附加”:就是用影视手段在有限的时空中附加不同层面的信息,比如短片《小马云回村之后的生活》,作者在记录的过程中入镜与小马云互动,并适时地进行旁白说明以增加信息。其四是“设定”,即预设前提,提供碎片演绎的情境然后记录,如前两年引发热议的央视新闻《你觉得幸福吗?》,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突兀的问题,在镜头前表现出非一般的真实。

 

新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在视频制作领域依然具备设备技术优势、资源优势、采访优势和人才优势,尽管有船大难调头的诸多不利因素,但现在广电也在谋求改革,而且改革的步子越迈越大,许多陈疾弊端正在慢慢解决,应该说,只要下决心去重点打造,在纪实短视频这块山头,广电的起点是不低的,而新闻的短视频化是急先锋,是山头上的旗帜,只有这条路走通了走顺了,广电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立稳脚跟,才能有资本谋求更多元的发展。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