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在发展中不断沉淀,在新旧交替、开放合作中出现了新形态、新业态,用户结构逐渐走向全民化,行业格局逐步稳固;主流媒体短视频化与短视频平台主流化交互影响,助力主流舆论引导;短视频内容边界充分拓展,长短视频开放合作,微短剧发展步入新赛道;垂直细分纵深推进,场景建构凸显社会价值。与此同时,短视频行业进入存量维系后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层面未成年人短视频沉迷防范任务依旧艰巨;内容层面导向不良、审核机制有待完善;营收层面亟待挖掘增量与增效空间。未来的短视频发展,需要坚持内容为本、传播主流价值,重视用户需求并增强场景适配,充分利用技术赋能拓展行业布局。
【关键词】短视频 媒体融合 视频化 垂直场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13.006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主要著作有《嬗变与重构:中国IPTV发展现状与走向》《新媒体:微传播与融媒发展》《新媒体:融合与发展》等。
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热点聚焦
2022年,短视频行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从早期爆发式增长过渡到当下的高质量发展,逐渐进入存量优化、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受到互联网行业“降本增效”的影响和推动,短视频行业逐渐从粗放式的野蛮生长转向专业化的深耕细作。整体来看,短视频用户规模仍然稳中有升,用户结构渐趋合理,行业发展格局逐渐稳固。短视频平台的主流化与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化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趋势,长短视频实现合作共赢、网络微短剧拓展短视频内容生产空间、垂直细分的应用场景不断延伸、“短视频+”跨界融合模式逐渐兴起。
用户规模稳中有升,行业发展格局日趋稳固。在短视频用户规模上,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0.12亿,占网民整体的94.8%,短视频用户增长率为8.3%。[1]虽然不如初始阶段用户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的基本态势在互联网行业仍属于高位运行阶段。在整体规模之下,短视频用户的结构日趋稳定,各年龄段占比逐渐趋同于网民年龄结构。随着数字化生活在银发群体中渗透,5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稳定在1/4以上,银发群体倾向以短视频、时政资讯等作为日常的兴趣偏好和内容偏好,在银发群体的兴趣偏好中短视频活跃占比高达54.8%。[2]短视频用户的年龄结构从早期的年轻化延伸到当下的银龄化,用户群体的结构组成趋于全面,可以说当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全民化应用。
2022年,短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和用户黏性进一步提升。随着新冠疫情的再次暴发,社会公众居家时间延长,短视频行业再次迎来发展热潮。短视频观看、分享与附加直播消费等形式交互融合,“短、平、快”的内容特点迅速增强了用户黏性,网络用户对短视频的使用也呈现出较高期待。据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通过各类渠道及终端观看短视频的网民占比高达93.2%。[3]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网民在传统媒体、传统网站、“两微一端”之外获取新闻信息、日常资讯和生活服务的核心载体和平台。从传播渠道看,短视频平台由于用户数量的激增带来了传播渠道的拓展,目前已经成为主流传播渠道之一。用户黏性还体现在新增用户对短视频的使用及使用时长方面,据QuestMobile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在众多应用中,短视频成为新网民“触网”的首要应用,新网民第一次使用的网络应用中短视频使用率高达24.3%[4];同时,短视频仍然是用户使用时长占比最高的网络应用类型[5],用户活跃度、注意力与使用时长稳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正逐渐向其他网络应用进行“渗透”,网络用户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观看短视频的比重逐渐增加,在短视频平台以外,54.0%的用户通过电商类平台的短视频获取有用的消费信息。[6]
在整体规模上,短视频用户稳中有升,用户年龄结构趋于完善、用户渗透率及黏性进一步提高,为短视频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环境。从行业发展的整体分布格局来看,抖音、快手的“两超”格局持续强化,作为短视频头部平台的行业地位依然稳固。从用户规模看,这两大平台用户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短视频平台,且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两超”之后暂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多强”行业格局,其他短视频平台仍然处在持续发力阶段。抖音、快手处在第一梯队;而第二梯队中仍然是二者的附属产品,包括快手极速版、抖音极速版和西瓜视频等;第三梯队则包括了好看视频、微视、爱奇艺随刻、优喱视频等。
主流媒体短视频化,舆论引导效能进一步提升。当前,短视频已经成为媒体深度融合阶段主流媒体创新布局、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和必选路径。在众多的传播渠道中,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网络用户的首选,在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中,短视频占比高达45.9%,已经超过主流媒体的自有平台、新闻资讯聚合平台和社交平台等[7],短视频逐渐成为社会公众获取新闻资讯和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主流媒体为了进一步适应网络环境,提升舆论引导、主流价值引领的效能,需要借力新渠道和新形式,由此带来了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化,即主流媒体自建短视频平台、入驻其他短视频平台、创新短视频内容产品、提升短视频运营能力,等等。未来,移动端创新、主旋律弘扬、主流化传播都离不开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和短视频产品创新。
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主流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相互借力、互动发展。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凭借“短视频﹢直播”成为重大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渠道,短视频平台的主流化趋势日益凸显。主流媒体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舆论引导、传播主流价值的形式更加多元。2022年,围绕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俄乌冲突等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纷纷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短视频内容发布与传播,开展实时直播实现大小屏互动交互。截至2022年底,国内主流媒体开设并运维740个活跃视频号,在抖音共产生2915条点赞超百万作品、在快手共产生3671条播放量超千万作品。[8]另一方面,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化转向也向纵深发展,新闻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内容创作、传播创新的重要手段。2022年,在国际国内重大热点事件、突发事件的权威信息发布、主流舆论引导中,对于“突发事件”主题的用户关注度达到39.4%,成为用户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9]主流媒体凭借权威的信息渠道、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以内容优质的新闻短视频吸引用户注意力,短视频的传播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长短视频开放合作,微短剧发展步入新赛道。2022年,长短视频平台从竞争博弈走向合作共赢,短视频与长视频不断进行形式、内容、技术与结构的补充和适配,推动视频结构适应多平台传播与运营,长短视频生态共建的模式日渐成熟。长视频平台通过开发新业务,布局中视频来应对短视频的挑战。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也逐渐增加视频时长,拓展视频内容,布局中长视频的内容传播。一方面,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在平台内开设短视频板块,推出短视频APP等形式;另一方面,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也在站内设置了电影、剧集等长视频端口。其中,中视频成为视频行业战略布局的缓冲地带。2022年11月,腾讯视频发布中视频战略,以现金奖励、知识付费等形式激发用户的视频生产热情,抖音、快手等也面向用户逐步增加视频时长,从5分钟逐渐延长到10~15分钟。长短视频平台的双向互动、开放合作形成了短、中、长视频的多向融合。值得关注的是,在长短视频合作的过程中,版权授权、二次创作成为重要方向。2022年3月,抖音与搜狐视频合作,搜狐视频将全部自制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对抖音进行授权;6月,快手与乐视合作,快手创作者同样可以对乐视视频的自制版权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并发布;7月,爱奇艺向抖音授权了部分优质影视剧目等长视频内容的短视频创作权限。长短视频的开放、合作与融合不仅拓展了中视频的媒介样态,还创新了版权授权等运营模式,为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与影视剧集相适应,网络微短剧逐渐成为长短视频平台业务拓展的方向。2022年网络微短剧发展迎来爆发期,仅上半年,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系统规划备案的微短剧就达到2859部,总计69234集,规划备案数量是2021年同期(350部)的511.1%[10]。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在15~30分钟的系列剧,其从网络影视剧集中脱离,成为长短视频平台均可制作、发布与传播的新媒介形态和新兴内容产业。2022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推动中长剧集、微短剧和短视频等形式优势互补,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11]由此,内容新颖、形式多元、篇幅短小、节奏紧凑的网络微短剧在政策扶持等多维驱动下成为网络视听行业的新业态。在整体的行业供给层面,腾讯视频等传统长视频平台带动作用较为突出,短视频平台也是市场的积极参与者,2023年第一季度抖音上新104部、快手上新53部[12],两大短视频平台逐渐嵌入网络微短剧市场格局。作为介于短视频与中视频之间的新型传播形态,网络微短剧的异军突起为短视频行业生态注入了活力。
垂直细分纵深推进,场景建构凸显社会价值。发端于碎片化的媒介使用,短视频逐渐渗透到社会公众生活的不同场景,从最初的娱乐化、休闲化的闲暇使用,到现在的媒介化、全景化的日常使用,短视频以不断拓展的垂直应用场景为社会公众提供不同侧面、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服务与体验,成为社会公众媒介使用、多元互动的重要渠道。垂直化、细分化、场景化的结构布局,使得短视频逐渐超越社交媒体成为一种“强连接”手段,有效连接用户与社会。2022年的短视频垂直细分领域中,知识传播、文化传承、助农惠农等成为短视频行业的年度热点和重要特征。
一是泛知识传播继续成为行业热点。虽然短视频平台首要的用户体验、用户使用需求是娱乐休闲,但随着泛知识传播时代的到来,媒介参与知识传播的程度逐渐深化,短视频日益成为知识传播的有效平台。以两大短视频平台为例,2022年,抖音知识类内容生态蓬勃发展,2022年1月至10月,抖音知识类内容作品发布数量增长35.4%,知识视频及图文内容被用户分享了126亿次[13];与2021年相比,2022年快手泛知识视频发布量增幅39.6%、直播播放量增幅60.6%。[14]目前短视频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播模式逐渐拓展到泛知识内容生态体系,知识类视频需求日益增加、作品日益丰富、创作主体日趋多元、视频形态逐渐拓展。从用户需求视角看,据2022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获取新闻资讯、学习相关知识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用户需求的重要方面,其中“学习相关知识”的需求已达到30.2%。[15]短视频使用与用户自我成长、能力提升等密切相关,短视频平台中75.0%的用户注重求新知,65.8%的用户注重自我提升或进修。[16]短视频用户希望通过观看、使用短视频来获取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与此同时,短视频作品类型日益丰富,实用知识、故事讲述、科学科普、法律法规、教育课程、传统文化、生活百科、职场技能等传统知识内容均能够在短视频平台上得到传播与扩散。短视频创作主体日趋多元,知识类短视频的创作者既有院士、教授等专家学者,也有相关行业从业者组成的知识达人队伍,以及知识自媒体创作者或普通民众,知识创作的普及化带来了全民知识生产热潮。此外,在短视频发展的基础上,中长视频、图文等形态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22年1月至10月,抖音知识类中长视频发布量增长超200%,图文内容发布量增长167%[17],短视频知识类内容生产的媒介形态呈现多元化特征。由此,短视频行业营造了一种泛知识传播、鼓励知识内容生产、助力知识普惠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非遗项目传播见证文化传承创新。2022年,抖音、快手两大平台高度聚焦文化传承和非遗保护,组织开展了多项行动。抖音推出“非遗奇遇记”系列直播活动,通过对各类非遗活动的直播报道,呈现非遗项目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传承发展。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非遗等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21亿。[18]在这个过程中,短视频平台不仅提供了非遗保护的传播平台、传播内容,更为社会与民众了解非遗提供了场景交替、时空互动的媒介体验。2022年8月,抖音推出“故宫处暑时·抖音百科奇妙夜”直播活动,直播开始半小时内观看量就突破千万人次;随后,全国各类博物馆相继以“短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科普创新。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曲艺、手工艺等非遗项目也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据《2022抖音非遗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抖音平台已覆盖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覆盖率达到99.74%,国家级非遗项目视频播放总量达到3726亿次。与此同时,快手推出以染布、皮影、核雕等为代表的“新市井匠人扶持计划”,以文化创新和流量变现赋能非遗项目传承,2022年与非遗项目相关的视频收藏量同比增幅达到72.7%。[19]2022年,快手平台的非遗与民间艺术直播场次达到2000万场,其中以戏曲、手工艺品类最多。[20]非遗项目凭借短视频平台的赋能、“短视频﹢直播”的内容推广与渠道拓展以及直播电商的创收,使得文化传承创新在短视频平台中既实现了社会效益,也兼顾了经济效益。
三是助农惠农凸显平台社会价值。2022年,“短视频﹢助农惠农”“短视频﹢乡村振兴”“直播﹢助农”等形式成为短视频平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短视频作用的发挥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主动开展助农行动。以抖音、快手为例,两大短视频平台主动响应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等国家战略决策,组织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抖音乡村计划”以四个具体板块的公益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包括直播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短视频与直播助力乡村文旅开发、扶持乡村人才培育及聚合多元乡村协作等内容。该计划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社会帮扶典型案例,全年已经助力全国8个省226个县进行了60亿次的文旅推广,帮助销售乡村文旅产品总价值3.4亿元。[21]快手也通过短视频、直播、人才培训等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全年开展助农涉农直播超过2600万次,覆盖农产品销售、农业技能培训等;组织实施“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覆盖全国27个省市地区,未来三年计划挖掘与扶持乡村创业者1000余人次,开展“短视频﹢直播”乡村人才培训超过100万人次。[22]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领域短视频创作者充分涌现。“返乡青年”“新农人”以及普通乡村农民均成为短视频创作、直播电商、社会参与的重要主体,短视频成为他们自主创业、开展农业生产、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媒介或手段。各类创作主体通过日常生活记录、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组建运营团队等形式打造自身多重社会角色,以乡村社会为场域进行媒介实践。
短视频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挑战
随着短视频行业从爆发式增长逐渐过渡到高质量发展的存量维系阶段,短视频的行业格局逐步稳固,但用户红利逐渐消退,存量竞争形势逐渐加剧。用户层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风险依旧存在,内容审核机制亟待优化,“短视频﹢”的营收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同时,应警惕在增量增效的过程中由资本、流量驱动导致的内容缺失与边缘化问题。
未成年人短视频沉迷防范任重道远。伴随短视频用户渗透率提高、用户结构趋于全民化,特别是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提高,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使用更加频繁,受短视频的影响也更加深远。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报告显示,我国65.6%的受调查未成年人观看过短视频。伴随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时长的逐渐增加、对各类应用的逐渐熟悉、通过短视频进行娱乐社交的频次增加,加之未成年人知识水平有限,专注力和自制力较弱,很容易造成短视频沉迷等问题。虽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等防范措施,但未成年人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仍然会不同程度存在虚假注册、过度使用、刷视频成瘾、高额直播打赏等问题。与此同时,虚假信息、色情暴力等内容以隐藏式、潜伏型状态存在,也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2023年初,抖音平台在“青少年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长辈模式”,从时间锁模式、设置提醒样式、细分年龄推荐等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防范措施。但我们也要看到,短视频平台中针对不良内容、风险内容的审核机制和审核标准尚未形成,未成年人短视频沉迷的防范规制、防范体系与多元主体的协同防范机制需要抓紧建立,有关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能力与技巧等教育培训内容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内容导向不良,内容审核亟待优化。热衷噱头、流量至上等不良的运营取向严重影响了短视频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重点表现为短视频内容生态不良、内容创作主体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带来信息内容真假难辨、价值观偏颇等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内容导向也与短视频平台的商业属性相关。商业价值、利益至上是互联网商业平台的重要价值追求,因此短视频平台在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过度竞争,引发虚假流量、数据造假等乱象,表现在内容层面就是算法推荐机制缺少监管,优质内容的筛选、审核、分发机制难以形成可持续模式,不能更好地形成社会效益。在2022年、2023年持续开展的“清朗”网络整治行动中,短视频传播失序、短视频内容不良导向等乱象治理成为重点,这均是短视频内容生态治理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在内容审核方面,由于相关法律规范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在运用中过于抽象,技术审核难以准确筛选违规、不良的信息内容;同时,人工审核方面,人员素养、工作能力等参差不齐,审核员数量匮乏从而难以支撑海量化的短视频内容审核等问题亟待破解。总体看来,短视频行业在内容规范管理层面尚未形成法律导向明确、平台高度自治、用户高度自律、监管高效有序、行业秩序良好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审核体系。
“短视频﹢”的增量增效空间有待挖掘。2022年,“降本增效”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导向,也成为短视频行业转型调整的关键指向。近年来,短视频平台进入电商领域并不断拓展电商入口、完善电商服务、提高支付能力,逐渐抢占线上消费的市场份额。“短视频﹢电商”与传统电商平台运营模式相比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传统电商平台在市场份额、覆盖范围、资源整合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优势。未来,跨界融合、兴趣电商、生活服务以及流量变现等模式如何成为短视频市场增量增效的新路径,需要短视频平台进一步转变运营策略、打通数据壁垒、拓展发展空间。虽然“短视频﹢”使短视频平台贯通了社会多领域、多产业和多链条,但如何聚焦产业发展中的数字化转型、公众生活中的日常化消费,当下“短视频﹢电商”“短视频﹢服务”在端口设置、精细运营、营销升级以及闭环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可挖掘、可探索的空间。在嵌入电商行业后,如何立足自身,与传统电商平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格局,也将是短视频平台需要面对的发展课题。此外,在“短视频﹢”拓展市场空间的过程中,虽然短视频平台与直播、电商的融合增强了用户黏性、提升了服务水平,但并不能因此忽视短视频内容创作的社会价值。短视频平台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仍然要重视内容创作这一核心环节,避免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边缘化倾向。
短视频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与趋势展望
媒体深度融合阶段,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是主流媒体面临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短视频平台需要观照的行业要求。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化与短视频平台的主流化,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短视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行业主体到传播载体,短视频已经成为集主体、内容、技术、渠道及客体为一身的融媒体传播系统。优化内容生产、深耕用户需求、布局垂直细分场景、深化技术应用,将成为未来短视频行业创新转型的关键节点。
优化内容生态,传播主流价值。短视频网络用户结构的全民化将带来网络社会对短视频内容的高质量、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将不断驱动用户成为内容生产的广泛主体。由此,短视频行业将迎来内容创作主体激增、内容形态逐渐丰富、内容产品日益创新的内容生态格局,同时也将迎来短视频内容建设、内容治理等新挑战。在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下,主流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媒体深度融合中新型主流媒体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要塑造自身传播平台和传播权威内容,同时也需要适应网络社会的视频化特征,借助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结构、用户基础、运营模式优化媒体深度融合的内容体系;推动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化与短视频平台的主流化相融合,不断提高短视频在媒体深度融合中的适配性,助力短视频成为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媒介化要素,使得主流媒体短视频在传播主流价值的过程中依托短视频平台的通俗化、接地气、广连接特点来强化主流媒体的移动端影响力。短视频平台也要在主流媒体账号入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容品味,以自身的网络语态、社交特征助力网络舆论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由此实现媒体融合发展中主流媒体的传统阵地与短视频平台的新兴场景优势互补、双向赋能,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视听内容生态。
重视用户需求,增强场景适配。随着短视频应用的不断创新,短视频平台将逐渐承载社会文化、经济与公众日常生活的多元场景,同时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成为公众数字生活与数字消费、媒体数字转型与社会数字变革的深度参与者和建构者。由于短视频用户结构逐渐趋同于网民整体结构,短视频行业需要更加关注不同用户的需求变化,更加关注青少年、中老年等用户群体的多元需求,挖掘各年龄层的用户价值和潜在发展机遇,提升内容价值、创新内容产品、拓展运营模式,增强场景适配、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短视频平台的连接性、互动性和用户黏性。
垂直细分、用户分层、场景布局是短视频平台未来长期需要持续推进的发展路径。在垂直细分的众多领域,泛知识传播依然会保有发展热度,并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泛知识传播的内容、种类、层次具有多样化特征,随着社会公众对知识内容产品诉求逐渐增加,短视频平台一方面契合了公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另一方面也在内容上满足了公众对多元化知识的需求,通过媒介化与知识化的融合进一步缩小了知识鸿沟;同时,短视频平台以智能技术赋能、立体场景营造创新知识内容、知识传播形态和互动方式,以更加亲民、多样的结构弥合了数字信息鸿沟。与此同时,体育运动健身也将成为短视频平台重点打造的感官互动场景。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两大顶级赛事的短视频创作热潮以及网络健身达人的影响带动,短视频的生活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凸显,未来短视频将以“深度媒介化”的形式融入社会公众的生活发展空间,交互、体验、学习、模仿、创新等将成为短视频创作的基本趋势。
借势技术迭代,建构智能生态。如今的媒介技术条件下,无论是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探索,还是短视频平台的模式创新,均在深耕行业已有的可能性。而更多新的可能性的诞生,仍需要技术进步的持续赋能。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提高短视频内容生产效率,更能创新短视频产品的视听表达,优化短视频的算法推荐和版权保护。在这一系列变革的基础上,媒介技术的完善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进而为短视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要素。
2022年以来,元宇宙的兴起为短视频行业带来了场景拓展的新维度,元宇宙赋能短视频向着数字化场景转型,元宇宙背景下“虚拟数字人﹢短视频”成为短视频营销的重要方式,由此将带来短视频行业在视听优化、互动升级、体验进阶等方面的创新变革。在赋能场景之外,未来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短视频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颠覆性变革,其中,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引发的行业热潮,特别是ChatGPT4.0版本以及国内百度文心一言的研发上线,将助推传媒行业逐渐由弱人工智能转向强人工智能。对于轻量化、快节奏的短视频内容生产而言,通用人工智能将进一步缩短短视频内容生产时长,拓展短视频内容的呈现与表达方式,深度连接短视频与图文制作、动漫、游戏等行业,实现短视频与多种媒介形式的高度智能化融合。未来,媒介技术形式的迭代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机制、场景营造模式以及交互体验方式,从积极的角度看,技术赋能将为短视频行业创新开辟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