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破圈”

全媒体时代,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社会公众了解政治的最主要途径,时政新闻的传播理念、传播路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主流媒体要主动把握传播变革趋势,顺势而为推动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才能更好担负起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改革创新为例,深入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创新的必要性,总结提出时政新闻创新传播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想在本站发稿软文新闻,可以查看:https://www.ky668.com/rw

时政新闻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常表现为会议报道、活动报道、政策报道、典型人物报道等。作为电视节目的“重点戏”,时政新闻包含了大量的政策信息,既是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社会公众了解时政的重要渠道,也承担着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凝聚共识的社会责任。

 

当下媒体融合驶入了快车道,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已经成为人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快推进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构建多语态、多落点、多平台的时政新闻传播体系,使其承载的政策和思想能以更新更快的方式,覆盖更加宽广的领域,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创新转型的必要性

 

网络成为获取新闻的主流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71 亿,占网民整体的 74.7%。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整体重塑,互联网已经成为宣传舆论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舆论主动权。时政新闻承载着党和政府的声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天然自带“意识形态宣传品”标签。要让其承载的政策和思想能以更新更快的方式传播出去,就要在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强化互联网思维,在报道理念、主题策划、产品创意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构建覆盖广、传播快、样式新的时政新闻传播体系,进军网络舆论新阵地。

 

政治层面对时政新闻改革的积极推动。长期以来,时政新闻往往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面对受众,会议报道长篇累牍,文本语言生硬乏味,让时政新闻饱受诟病。自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对改进时政新闻提出了要求。中宣部和各地宣传部门,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范围、时长。这些规定,从尊重新闻规律出发,以新闻信息作为核心内容,为推进时政新闻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时政新闻报道的重点不再局限于会议动态和领导讲话,而是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原则,最大限度挖掘政务活动中的新闻价值,体现出对新闻规律的尊重。

 

 

二、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创新传播的有效策略

 

要深入研究融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守正创新讲好故事,提升时政新闻价值。守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立场、守住底线,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就是要以新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解决新的问题。具体策略有:

 

01 报道模式多屏联动    

 

适应全媒体传播趋势,既要坚持内容为王,把握好时度效,也要创新表达,切实增强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湖北广播电视台在重大主题报道 中,形成了“1条重大时政动态+N个大屏延伸报道+N个新媒体产品”的多屏联动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让跨屏传播成为重大主题报道的标配。如2021年4月2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三周年重要节点,湖北卫视《湖北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跟着总书记看长江》,回访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过的城市、社区、企业,通过采访亲历者,回顾当时情景,讲述生动故事。长江评论《每个人都是长江之歌中跳跃的音符》,结合虚拟背景,营造出“乘游轮在长江上述说”的新鲜感和沉浸感,在娓娓真情中印证总书记的长江情怀。小屏VR产品《跟着总书记看长江》重走总书记走过的城市、企业、社区、身临其境,突出体验感。4月28日当天,《湖北新闻》推出特别编排,通过“综述+记者Vlog+长江精灵视角”三重视角组合,展示长江之变,将报道推向高潮。大综述《跟着总书记看长江 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系统梳理总书记先后7次在长江沿线城市实地指导、把脉定向的发展逻辑、具体要求,通过记者出镜+数据展示+生动采访相结合的形式,精准展现英雄湖北不负嘱托,交出的英雄答卷。配发记者Vlog,在鲜活的镜头中带领观众进入移民们的生活新貌,以总书记原话为标题播发稿件《看见大家的日子过得好 我很高兴!》,最后落脚在“大家牢记这份深情,用美美的日子回应总书记”,温暖观众。长江云联合学习强国、长江网、芒果云、封面新闻、腾讯新闻、抖音、今日头条、微博等媒体,开展“寻找长江精灵”系列直播,上千万网友在线观看。通过大屏和小屏优势互补,使时政新闻话语方式、内容呈现、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新面貌。 

 

02  策划紧贴用户需求

 

全媒体语境下,传播场景由大屏转向小屏,主题表达更集中,更精细,传播更重视细节和蕴味。在这种形势下,时政新闻的策划要突出用户思维,充分尊重用户的主体地位,明确目标用户需求,通过精准定位、集中聚焦、汇集发力,呈上多媒体新闻大餐,满足用户阅读体验,实现辐射全媒体平台、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效果。

 

1.微视频呈现情感“真”。全媒体时代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更趋简短化、碎片化、精致化,微视频产品改变传统宣讲模式,贴合受众移动收看和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受众视角增强共情性,能大大提升传播效果。微视频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发共享的短则30秒,长则一般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2]2021年起,湖北台陆续推出《春风习习 民心依依》《“总书记领航,我们无惧风雨”》《总书记,这里的春天更美丽!》等多个时政新闻微视频爆款。如《春风习习 民心依依》,在视频开始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音频同期声点出“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为民情怀,配以解放军支援武汉,医务人员抢救病患等的疫情期间感人画面,唤醒受众对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的回忆。紧接着以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火神山医院视察慰问的现场,以及在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医护工作者、治愈出院的97岁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等不同身份的人物的真实讲述,增强观看者的共情心理,加深价值观的认同感。

 

2.微直播实现反应“快”。微直播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展现新闻事件、大型活动第一现场的实时信息。依托微博、微信的快捷传播机制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微直播已成为信息传递最快速的传播平台,能在非常短的时间满足受众信息获取的需求。2020年抗疫期间,湖北台运用“5G+直播”技术手段,打造全国首个云发布新模式,采取发布会线上无接触采访形式,为全国100多家媒体移动客户端、商业媒体以及海外媒体提供直播流,全网累计点击量超28亿。同时,依托移动式终端,创新新闻发布“直播+”形态,推出“直播+抖音”“直播+海报”“直播+短视频”“直播+弹窗”等多种微直播体验,受到中宣部、国新办高度评价。

 

3.微评论体现思想“深”。适应微语境媒介环境,将述评与短评结合,用更精炼的评论语言、更简练的表达方式、更接地气的群众话语,把抽象理论讲得鲜活生动、通俗易懂,让受众看得懂、愿意看,做到有深度也有温度,有力量也有流量。2021年春节期间,湖北卫视推出的《长江评论:读懂这碗面》,以小剧场形态、“脱口秀”风格,分享了几个在2020年抗疫期间与热干面有关的城市重生故事,然后把论点集中到面条本身:“面条是怎么做成的?精细成粉,与水相融,进而凝结成一个整体,摔打、搓揉,变得越来越结实,搭把手,拉一把,便可成形,在赴汤蹈火中翻滚、成熟。”借用热干面的品味、品性,借喻了中国人、湖北人、武汉人在大战大考中展现的精神面貌,既抒发了赞美,又升华了主题。

 

03  叙事视角民本取向

 

把人民群众是新闻宣传的源头活水,深入分析时政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价值共生点,以群众的视角去观察新闻事件,以群众的心理去感知和判断,以群众的立场去叙事和呈现。通过民生小事,体现国家大事,让报道充满亲和力、新鲜感和现场感,更加“接地气、通人气”。

 

1.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从具体鲜活的新闻事件切入,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发掘故事背后蕴含的意义,从小切口做好大文章,用小变化折射大时代,让群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系列报道《“荆”彩在一线》解剖麻雀单点聚焦,通过个体窥视全体,透过表面探究本质,呈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体现“答卷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报道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系列报道《春日观“茶”室》,通过茶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案例切入,用平民化、暖融化表达,梳理湖北多个产茶区深入发掘茶文化的成功经验,挖掘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因,让原本可能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生动起来。

 

2.硬新闻实现软表达。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倾向于短平快,时政新闻要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就要转变文风,凸显网感。比如新闻的导语和标题,要多运用生动的话语和个性化的表达,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如2022年春节期间推出的系列报道《“荆”彩向未来》中的《闪!闪!闪!打破垄断的湖北光》《刷!刷!刷!不一样的湖北屏》《冲!冲!冲!了不起的湖北车!》《准!准!准!布局未来医疗的湖北药!》《香!香!香!身价百倍的湖北米》等,标题朗朗上口,生动展现湖北发展成就,表现形式上契合节日氛围,让百姓觉得有意义又有意思。要破解时政新闻表达力、传播力不够的难题,适度融入电视纪录片与电视文艺的创作手法,提升受众信息接受的体验。如2022年元宵特别节目《萌虎闹“荆”宵》,以沉浸式探访、纪实性记录、写意性编辑、诗意化表达,展现出最具荆楚特色的元宵盛景,让观众在 “传统”与“现代”、“国风”与“嘻哈”、“古朴”与“华丽”的碰撞反差中,体会到“灯火璀璨、人间烟火”的意境美,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动,让家国情怀油然心生。

 

3.新技术呈现多样态。新技术大大丰富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形态,为内容生产带来很多新气象,新闻价值呈现得更直接。要找准创新科技与节目内容的最佳结合点,选取最佳表现手段,创新创意内容实现载体,让技术助力时政新闻内容提档升级。要更多运用AR、VR、AI等智能手段,融入观众视角、录制场景等,让虚实次元相互交融,使艺术创意完美呈现,为节目的效果提亮增色。如特别节目《萌虎闹“荆”宵》运用三维动画、穿越机拍摄、BGM卡点视频编辑等手法,勾勒美丽湖北画卷、展现湖北高光时刻,极具视觉冲击力。特别策划《答好必答题 重回主赛道》,聚焦省委重大战略,节目以三维虚拟混合技术,把真人置于微缩场景之下,通过视觉反差感将抽象的概念、数字转化为具体场景,彻底打破了以往时政新闻的刻板形象。

 

04  传播渠道立体交互

 

要形成全媒体现象级传播热点,必须打通广播、电视、新媒体界限,打通地域、平台界限,打通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构建立体交互的传播格局。

 

1.多方联动组建“合作体”。打破区域壁垒和平台局限,多家省级媒体跨省多平台联动,通过相互借势彼此赋能,实现时政新闻报道传播效果“破局”。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由湖北广播电视台发起倡议,与北京广电、贵州日报、江苏广电等全国16家省级媒体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联合创办了全国首家区块链流媒体杂志,开启了“新闻众筹”“去中心化传播”等创新报道方式。16家单位通过视频会议,在云端成立编辑部,联合创办了《2020,我们一起拼》系列流媒体杂志18期,秉持“共建、共享、共融、共赢”的价值理念,通过“众筹选题”“传播去核”等报道方式,最大限度覆盖不同受众群体。这种开门融合模式被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评为“2020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后来在多项重大主题报道中广为运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动全国区块链新闻编辑部,推出7大联动策划、38个产品,全网的点击量突破2.3亿,掀起强大传播声量。

 

2.搭建矩阵联动“朋友圈”。构建舆论传播立体化矩阵,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调动“全台矩阵、全省矩阵、省际媒体、央媒平台、商业平台、海外矩阵”六大矩阵力量,通过裂变传播,令传播效果呈指数级增长。其中包括:

 

湖北台矩阵——集合台内新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超过2亿。

湖北省矩阵——协同省内121个长江云系列客户端。

省际媒体矩阵——组建全国区块链新闻编辑部,加盟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等。

央媒平台矩阵——与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动,扩大全国影响力。

商业媒体矩阵——与新浪、今日头条、腾讯等合作,增加曝光度。

海外宣推矩阵——打造海外新媒体账号集群,借船出海。

 

在2021年外交部湖北特别推介活动报道中,六大矩阵同频共振,相关报道的全网总传播量超过30亿次,传播量过亿的爆款产品有6件,精品多,传播快,范围广,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双向互动壮大“粉丝群”。在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传播方式呈现交互化,用户粘性大大增强。受众可以参与传播、制作、发布,也可以实时与新闻发布媒体进行交流,与其他受众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受众在传播链条中,同时拥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是新信息的积极创造者。2022年4月推出的系列新媒体直播《行走长江最美岸线》,主播去哪里,网友说了算。让网友提名、投票选出直播点,网友互动热烈,总点击量超过500万。特别节目《萌虎闹“荆”宵》在新媒体端先期启动幕后探班和互动送奖,在整个节目放送过程中,不间断开启猜灯谜、互动抽奖,通过社交互动带来裂变传播,累计超过1185万网友在线收看。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播特点,结合时政新闻的传播需求,从报道模式、策划理念、叙事视角、传播渠道等方面,为时政新闻创新提出了建议,以期突破时政新闻固有的报道形式,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新闻佳作,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