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如“魏则西事件”“丁香医生走红”“毒疫苗事件”等涉及健康议题的事件频繁呈现在大众面前。“健康传播”这一概念愈发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公众应该如何识别健康信息真伪?为什么“伪专家”在传播场中盛行?媒体应该如何进行“健康传播”?健康信息谣言应该如何治理?
2022年8月6日,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8月6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图/受访者供图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创建于199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业务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学术社团。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是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下设二级分会,致力于健康传播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提升健康传播的效率、品质,促进中国大健康领域优秀研究、优质产品和传播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主题为“健康传播的发展路径与传播自律”,邀请全国健康传播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聚焦健康传播,各自分享观点和经验。
论坛由6个主旨演讲和3场圆桌讨论构成,为现场听众和线上观众带来了一场有深度的学术和思想盛宴,腾讯新闻和凤凰网直播共计有80余万人观看,新华网《新华大健康》进行了录制。看看他们说了什么吧。
重视健康传播,让创新发展双翼齐飞
当下“健康中国”成为一项国策,健康传播也应创新发展。当前健康传播面临的挑战第一是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缺位,给“伪专家”上位提供了机会;第二,专业人员缺乏传播的技能,缺乏实践性、通俗性、生动性,公众不爱听,听了也不信;第三,专家和媒体之间没有建立起通畅的沟通机制;第四,“伪专家”无知无畏,公众对健康信息真伪难辨别。因此,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马冠生
健康传播学科建设与发展路径——健康传播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健康传播在中国的历史、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现状以及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未来,在研究层面已经有了一定成果。未来健康传播研究在理论上,要将理论引介与创新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要介入定性方法;在研究对象上,要加强对健康传播史学的研究、健康传播与文化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与健康传播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迪
媒体融合与健康传播
通过《健康报》的实践工作,《健康报》积累了一定的健康传播实践经验,并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径有了一些思考。未来,《健康报》将进一步深化与媒体融合相适应的体系体质机制改革,整合平台资源、内容资源、智库资源、数据资源,构建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努力探索行业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健康报》副总编辑 杨秋兰
谣言治理与健康传播:“较真”实践与洞察
从健康传播的用户需求、谣言治理、如何行动三个方面,腾讯新闻在健康谣言治理方面有了一些努力与成果。面对谣言,平台应做到净化内容生态、赋能创作者,创作者应努力获取用户信任,改进文风,重视信源,用户应做到相互监督和主动反馈。只有将平台、创作者和用户联合起来,才能真正改善谣言问题。
——腾讯新闻健康频道主编 杨耕书
临床医生与健康传播:与患者谈营养
以临床医生的专业视角落脚于“健康传播”,我认为医务人员是健康卫士,一言一行对患者具有示范作用。因而,在医生率先垂范的同时,要传播科学公认的健康知识,认真观察患者、聆听患者,充分利用多元化传播途径和工具,最终实现以健康传播“治疗”患者。
——中国抗癌协会学术部部长 《Precision Nutrition》杂志主编 石汉平
推进健康中国,媒体势在必行
通过亲身节目制作的实践经验,我对平台进行媒体融合传播的思路,以及媒体融合的未来突破方向有一些思考和展望。明确健康传播的平台打造理念与方向布局,将为传播的重点突破提供实施依据;跟进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专业特长、广泛获取信息将为促进平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新华大健康》作为媒体融合平台,将持续传播健康中国,与业内人士共同为实现健康传播的发展而努力。
——新华网《新华大健康》节目的总策划 王有才
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嘉宾深入探讨了健康传播研究的现状与反思、传播形式的转型升级、媒介融合与创新、健康传播学科化进程、健康IP与品牌建设、健康产媒融合升级、传播行业自律等热点话题。
在疫情影响下,大健康产业备受瞩目。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中国健康传播事业及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发展的新动能。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要争做健康传播行业自律的典范,充分发挥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健康传播委员会的整体优势,结合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健康传播的效率、品质、能力,积极推动健康传播事业的发展,以切实行动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