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的模式及发展建议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将县域媒体资源加以整合,指挥调度新闻报道工作和舆情监管工作,促进党的声音在基层传播的部门。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我国媒体融合工作推进到基层媒体的特有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建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分析梳理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模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县级融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2018年7月,北京17个区级(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省级行政区;12月,福建省84个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

2019年,县级融媒体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性、广泛性展开。3月,天津市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4月,甘肃省10个市辖区,全省69个县(市)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5月,贵州省88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面验收合格并投入实际运行;6月,江西省100个县(区)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7月,新疆全区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9月中旬,上海市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并挂牌;9月底,黑龙江省全省63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完成。

2020年,多地加速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浙江、安徽、河南等省于年底前实现了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全国也在2020年底基本实现了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截至2021年3月,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超过2400个,这些中心正在成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2022年,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目标已从数量转向质量,坚持稳中求进,继续聚焦数字治理,坚守主流舆论阵地并努力发挥信息服务作用。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的三种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各县(区)经济、技术、市场、人口等基础条件均有所差异,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也呈现出了多元路径。调研发现,我国当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纵向联动的“云端共联”模式、横向合作的“技术购买”模式和自主探索的“自主技术”模式。

1.纵向联动的“云端共联”模式。“云端共联”是复旦大学教授朱春阳等提出的。他认为,“云端共联”路径即“通过将区县媒体资源接入高层级媒体的‘融媒体云’,快捷地在‘云端’完成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浙报集团“浙江媒体云”、江西日报社“赣鄱云”、郑报集团“中央厨房·新闻超市”、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等均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运用了“云端共联”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对于全国大多数县级媒体而言,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缺乏经济、技术能力的县级媒体,可以通过“复制”省市级融媒体的建设经验,利用省级云平台的技术支持,打通县域媒体内部连接,嫁接省市媒体优质内容,完成融媒体中心系统化建设。

县级融媒体中心“云端共联”模式依托省级技术平台,有效整合了县域媒体资源,从而推动体制机制、生产传播、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这种方式虽然使县级媒体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也省去了技术研发的大笔费用,能够将原本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内容生产。这样的“云端共联”模式已经被许多区县广泛采用。

目前,全国各省份逐渐掀起了省级技术平台的建设高潮,至少20个省份已建立了省级技术平台,这些平台以“北京云”、“赣鄱云”、“熊猫云”、“丝路云”、“长江云”等为代表。这些省份通过建立省级技术平台,助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如湖北省的“长江云”平台将县级融媒体中心生产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管理系统和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接入省级“长江云”平台,使全省各融媒体中心共享技术资源,在省级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实现全省各县用户、数据和资源的聚合。

2.横向合作的“技术购买”模式。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技术的限制,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在发展的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应用也需快速迭代,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用户需求变化。而第三方科技公司作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贡献了不同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激发了市场活力,给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为我国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其先后与江西、山东、浙江、江苏等多省合作,将AI能力与媒体行业场景结合。新华智云研发的“媒体大脑”技术可应用于多个媒体行业场景,并已经服务超过900家媒体。如南京市江宁区融媒体中心在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向新华智云购买技术,实现了基层新闻线索及时上报、外宣信息同步发布、数据支撑绩效考核等功能。

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技术购买”模式的代表。该公司先后与河北、湖北、青海、四川、广东等多省合作,搭建省级技术平台建设,并在上述省份开展了县级层面的试点合作,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媒体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利用华栖云网界融合发布系统、海河大数据分析服务、飞流直播云服务等多项核心技术能力,为全国超过1500家媒体机构提供了8大类60余项专业媒体云服务,助力媒介专业机构上云。同时,该公司通过与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创新传媒教育方式,共同探索新兴技术的场景应用范围。

“技术购买”模式通过与第三方企业的横向合作,将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直接应用到信息生产的各个环节,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平台、更新媒体组件,共同建设县级融媒体技术生态。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力量,弥补了县域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在用户体验、产品设计、运营维护等方面,购买技术解决方案相对于省级技术平台,更新速度更快、服务理念更好,有利于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但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县级财政需要支出一大笔服务费用,后续运营维护也是不小的开支,且难以实现与省市内容资源的高效对接。

3.自主探索的“自主技术”模式。对于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县级媒体而言,凭借原有技术基础和上级行政支持,便可自主完成县级媒体资源的整合,搭建起自身融媒体平台,在条件成熟后,通过接入纵向或横向资源,还能向外县输出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以“自主”形式即可取得较好的运营效果。

浙江长兴传媒集团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2011年4月,长兴广播电视台、长兴宣传信息中心、县委报道组、长兴政府门户网站共同组建了国内首家整合广电和报业资源的县域全媒体集团。

由于拥有技术基础和多方支持,长兴县融媒体中心自主整合了长兴发布微信公众号、“掌心长兴”客户端、长兴县融媒体中心微博等多个媒体平台,其中两微一端用户超过65万,有线电视用户达18万户,实现了用户大面积覆盖。

在此基础上,长兴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入推进内容和平台的融合,深耕地域文化与本土新闻,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与产业融合的模式,并以“服务提供商+融媒体传播”的方式打造重点服务品牌。其主要业务也从单一的广告制作向专题片制作、项目活动策划、全媒体融合式直播等方面多元化发展。这种融合发展方式既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安吉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模式也可归类为“自主技术”模式。安吉新闻集团自2014年开始探索,致力于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安吉样本”。经过多年的融合发展,安吉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产业、为民服务等方面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保障体系。截至2021年10月,集团旗下各媒体平台用户达165万,是全县总户籍人口数(47万)的3.5倍。

其自主技术平台“爱安吉”新闻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100万,注册用户达20.3万,日活跃度保持在25%以上。同时,安吉县融媒体中心自主研发了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社会治理“四个平台”等应用,用数据服务县域治理,为全国县域治理提供创新技术样本。

“自主技术”模式主要依靠的是内驱力量,县域媒体在实现自行整合之后,再进一步连接外部资源,拓展生存空间。“自主技术”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县域媒体资源进行更为高效的整合,由内而外产出效益,这一模式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拥有更大范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可根据县域环境实现个性化功能定制,也节省了技术服务与运营维护方面的费用,可将更多资金投入到自身的人才引进、平台开发和内容生产等方面。

但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门槛较高,对于全国大多数区县而言,缺乏探索“自主技术”的新型人才,技术研发资金也难以保证,因此,没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难以利用这一模式。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建议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工作既是当前媒体融合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也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新媒体和新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媒体尤其是基层媒体的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压力越来越大。

在目前挂牌成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当中,真正通过整合媒体实现功能和效益一体化的案例并不多,三种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模式也各有优劣。因此,只有针对不同模式的特点与不足,分别从内容传播、盈利手段、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深化对“媒体融合”的理解,积极探索中心建设的最佳路径,才能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01

内容传播:发挥地域特色,挖掘本土故事。“云端共联”模式的技术平台建设主要依托于省级平台。虽然这一模式使县级融媒体失去了平台建设的自主权,但有利于技术标准的统一,也能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省去大量技术研发费用。因此,对于采用这一模式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更应该将资源主要集中于内容生产与传播,通过内容差异化发挥地域特色。

 

县级融媒体中心具有第一时间发现社会问题和群众关切问题的天然优势,及时予以报道和引导能够有效回应群众关切,引发社会关注,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积压和矛盾升级,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对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意义重大。

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利用地域优势,充当县域信息枢纽,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开发真正能服务于人民的媒体功能和信息内容;充分增加基层社会的凝聚力,增加县级融媒体用户黏性;要“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县级新闻接近性的特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如此,县级媒体的重要性就可凸显出来。

此外,县级媒体要着眼于本地新闻的聚合和分类,结合地方政府工作重点,关注当地热点话题。在呈现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多种表达手段,加强本地用户连接,鼓励受众参与互动,也可适当使用通俗化语言,提高信息传播效度。只有发挥县级融媒体的独特性,充分整合县域资源,让融媒体中心成为当地民众获取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及服务的重要入口,才能真正实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防范化解社会风险。

02

盈利手段:转变经营理念,多元产业布局。横向合作的“技术购买”模式对资金需求较高,虽然在前期构建过程中,财政部门给予了县级媒体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但这也意味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技术购买后需要增强“造血”能力,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目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用户流失严重,而新媒体市场又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内容竞争,单纯依靠客户投放广告获取收益的传统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潮流。

因此,县级融媒体要利用自身优势,生产贴近县域群众的高质量内容,大力发展注意力经济,提高流量变现能力。同时,要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多元盈利模式。融媒体中心可以借助自身在教育、医疗、家居、餐饮等垂直领域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在本地举办行业会展、发展论坛、教育培训等各种商业活动,连通文娱和文旅产业,实现跨媒体、跨区域、跨平台、跨界别的深度合作。

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可以利用新兴营销模式,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可发挥媒体资源优势,与本地企业签订合作分成协议,定期举办促销活动,定制销售方案,面向全国市场开展线上特色农产品销售。除此之外,融媒体中心还可以通过与实体产业的结合,让本地用户在浏览信息内容的同时,完成线上下单过程,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渠道。

03

人才培养:鼓励争先创优,完善薪酬体系。对于自主探索的“自主技术”模式来说,其技术发展主要依靠内部力量,这种模式的建立对人才的要求极高,内部人才必须拥有能够适应环境发展的技术革新能力。

 

因此,人才发展与人才引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按照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实际需求,进一步改进机构设置,优化管理架构,简化采编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充实采编播和网络技术、业务营销人才,支持在不突破单位编制总量前提条件下,及时向社会公开招录媒体专业技术人员,配强融媒体中心力量,提升单位人员整体素质。

同时,合理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奖励能激励员工更好地创造价值。在物质层面,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现有人员实行等级薪酬管理,对一线采编人员适当补贴,保障新入职记者最低工资,鼓励创新报道方式,探索重大主题报道栏目承包制度,适当拉开同一级别工资差距,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现有新闻队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在精神层面,奖罚分明,奖惩有方,才能一定程度上杜绝员工懈怠问题,也能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应当在单位内部设立年度和月度最佳新闻奖、最佳记者(编辑)奖、考勤奖等,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立功表现、获得国内外各类新闻奖项、公开发表优秀论文等情况,要及时给予相关人员通报嘉奖。另一方面,对于拒不服从工作安排、擅离职守、违反工作纪律或因其他重大工作失误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行为,经编委会商议后,应当视严重程度给予口头警告、取消考核奖励、开除职务等处罚决定。

04

资源整合:加大平台建设,丰富业务模块。县级媒体面临着新兴技术与新闻生产相结合所带来的时代机遇。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着媒体形态的改变,但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人”。因此,不论利用哪种模式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平台,都应当利用新的技术形式创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社会关系的新的媒体融合生态,而不仅仅是将传统媒介内容利用新的媒介方式进行融合传播。

一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对原有县域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借助省级技术平台嫁接上级的优质信息内容。通过对分散的信息进行系统性整合,加强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识,从而构建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的智慧化的信息环境。这不仅有利于人们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也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调控能力。同时,持续开拓微博、微信、抖音、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牢牢把握本地信息采集渠道,在政务、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服务。

二是要围绕县级融媒中心的用户需求进行整合,深化服务意识,营造场景体验。场景视角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媒体、用户三个主体的连接关系,打通各主体之间的互动渠道。未来,融媒体中心应当以移动设备为载体,满足本地用户基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环境的服务需求,既包括衣食住行购娱等现实空间场景诉求,也包括政务办理、在线问政、VR/AR/MR交互产品等虚拟空间场景构建。将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深度融合,利用县级融媒体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朝着普及惠民的方向迈进。

人类从古至今历经的四次传播时代变革,无不体现了媒介技术对于媒体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平台是实现技术创新、功能设计的基本载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内部或外部技术合作,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AR/MR、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到信息采集、生产、传播、反馈的各个环节,整合县域电视台、报社、政府网等媒体资源,搭建集新闻、政务、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地域性综合服务平台,以平台融合带动县级媒体的深度融合,努力跟上信息传播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群众文化生活服务,牢牢占据基层舆论宣传主阵地。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