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一线聚焦 | 融媒体背景下财经媒体数据库发展路径探索——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数据库建设为例

创新传媒大数据应用,深化媒体数字化转型

随着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数据已成为驱动深化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引擎之一。如何利用数据来重构用户生态,完善用户画像,走出一条落实数据驱动战略的创新之路?如何利用数据创新传媒生产、运营、服务,另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如何将数据多维运用到政府、金融、企业等场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从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生存的大背景下,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传媒大数据应用,深化媒体数字化变革,是当下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期约请了国内部分在数据应用方面走在前列的媒体,就媒体数字化转型、数据挖掘分析、创意表达、可视化呈现等专题进行探讨与解析,以期用系统、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媒体的发展,不断破除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阻碍与难题,为媒体发展释放出更大的效能。

□ 吴  雁 汤懿兰 杨凯琳 陈雨晴

 

摘 要:媒体融合是国家发展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部分。财经媒体作为现代媒体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动向,提供国内外重大经济信息,还能为公众日常参与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理性的指导,是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本文将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数据库建设为例,聚焦南财集团数字转型策略,通过分析其在融媒体背景下数据库建设思路和策略,进一步探究财经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的转型发展路径,以期实现我国财经媒体的价值再造,为其他财经类媒体转型提供借鉴索引。

关键词:媒体融合;财经媒体;数据库建设

 

 

 

媒体数据融合发展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媒体融合是国家发展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部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标志着媒体融合正朝着纵深发展。财经媒体作为现代媒体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动向,提供国内外重大经济信息,还能为公众日常参与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理性的指导,是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相比其他类型媒体,财经媒体的融合更具优势:其一,财经媒体内容生产专业性强,不易复制,有较宽“护城河”;其二,财经媒体拥有特定的传播对象,便于精准传播,形成“拳头效应”;其三,财经媒体能够紧密对接市场,对市场和经济效益的追逐动力倒逼其创新。媒体数据融合发展,可重构财经媒体核心竞争力,面对这一重大机遇,财经媒体将如何把握并实现转型和发展,是当前学界与业界讨论的热点。

推动财经媒体的融合发展,一方面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发展,尤其是传统媒体近些年受到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流量冲击,自身面临改革转型的挑战;另一方面,媒体融合发展更是维护国家经济数据安全和掌握国际经济话语权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金融信息服务承载着商业数据、金融数据的信息传导功能,是金融生态圈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发挥价值的核心基础。

近年来,作为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全媒体集团的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以下简称“南财集团”),不断推动四大战略核心业务(媒体、智库、数据、交易),开拓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将以南财集团数据库建设尤其是南财理财通产品为例,聚焦其数字转型策略,通过分析其在融媒体背景下数据库建设思路,进一步探究财经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转型发展路径,以期实现我国财经媒体的价值再造,为其他财经类媒体转型提供借鉴索引。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中的相关数据以及资料主要来自我们对南财集团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南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天阳,21世纪经济报道总裁虞伟,以及南方财经网副总编辑丁青云等人的专访。

 

 

国内外财经媒体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大数据时代下,建设自有媒体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已成为财经媒体寻求自身转型和媒体融合的重要路径。

(一)国内主要财经媒体数据库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财经类媒体非常多,官方媒体仍是财经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经媒体数据资源聚合、分析、挖掘和研究角度观察,国内大部分主流财经媒体都已确立“媒体+财经+数据”建设方向,提升自身影响力。在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值得关注和借鉴的财经媒体包括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财新传媒、财联社、界面新闻等。

第一财经一直重视自有平台与数据库的建设,2011年,成立了上海贝格(Big data)数据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了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进军商业数据市场,与阿里巴巴联手发布覆盖中国主流消费市场的消费级大数据报告。《每日经济新闻》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作引擎、资源整合做抓手,构架并实施“融合转型发展战略”。2022年《每日经济新闻》推出虚拟主持人,上线“每经AI电视”,引起行业高度关注。每经数据库目标是打造财经媒体产业新生态,在发展中瞄准高起点,携手国际国内知名智库、高校和研究院创建了一批创新型智库。财新传媒推出了“财新数据通”,特点是连接企业、人物、股票和债券四大数据库,企业库和人物库是其极具创新性的亮点。界面新闻是由上海报业集团出品的财经类新媒体,立足财经、商业新闻,面向城市中高端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新闻资讯。2017年底,界面新闻通过换股的方式完成了与蓝鲸·财联社的整体合并,形成了“媒体+资讯+数据+服务+交易”五位一体格局。财联社打造了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创新公司数据库、ESG数据库等。

目前,国内财经媒体已经具有“媒体+财经+数据”的转型意识及掌握数据的能力,但真正落于媒体数据融合建设上仍有所欠缺。部分财经媒体侧重于智库建设,停留在为用户提供行业报告、解读经济政策、剖析资讯数据的信息服务层面;还有部分财经媒体由于技术、资金等困境无法突破,导致数据库建设停滞。

(二)国外主要财经媒体数据库建设现状

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国外媒体有更丰富、更资深的实践经验,彭博新闻、路透社、经济学人以及英国金融时报等都处于财经媒体数据库建设的领先领域。

彭博新闻社是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金融信息服务供应商,客户通过“彭博专业服务”这一数据终端系统,可查阅实时金融市场数据并交易。彭博社起家于和美林证券深度绑定,研发出第一个终端机,然而彭博社真正迎来发展巅峰是在其获得媒体牌照之后,将数据和媒体业务深度绑定。全球客户2012年就为其贡献79亿美元。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服务分为四个部分:买卖与交易、研究与资产管理、企业和媒体。路透社与其他财经媒体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业务重心在金融领域,它不仅是新闻提供商,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融资讯与交易终端销售商。路透社与前全球第三大财经信息供应商汤姆森合并,加强了产品服务线。经济学人旗下的经济分析智库EIU于1946年成立。在20世纪,EIU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经济学人》报纸,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学术机构提供国家政策分析、产业信息咨询、经济形势预测和风险评估服务。现在EIU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前瞻力和影响力的商业数据分析和预测机构。英国《金融时报》第一代数据平台专注于根据读者已经阅读的内容做推荐,第二代平台构建了自己的 ETL框架,能够进行大规模分析倍增的数据;第三代数据平台开发了自己的跟踪库,同时创建API服务接收读者的交互,以此更快地对数据趋势做出反应;第四代重建数据平台让团队专注于增加业务价值。目前已来到第五代《金融时报》的数据平台,正在往提供实时数据减少数据延迟这一方面优化。

部分国外财经媒体在数字化融媒体背景下,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金融信息服务领域,英美占绝对的话语权,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财富、路透社、彭博社等财经媒体和数据公司牢牢掌控着金融经济的国际话语垄断权。面对金融信息领域“西强东弱”态势、大湾区金融信息安全面临较大挑战,南财集团代表湾区抢夺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制高点,承担着国家历史使命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职责。

 

 

南方全媒体集团数据库的建设及其应用

数据转型是南财集团基于媒体、超越媒体的转型,是新基建格局下新赛道的选择,是新型主流财经媒体新的话语权的选择。南财集团通过加快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做大做强财经数据产业链和价值链,致力于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湾区一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财经全媒体集团和财经数据综合服务商。

(一)四核驱动——媒体融合的守正创新

南财集团自2016年成立以来,聚焦财经全媒体主业,快速构建起以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经视频道、股市广播为核心的全媒体矩阵,并确定了“媒体+智库+数据+交易”的四大核心业务。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1.媒体:打造立体化全媒体矩阵。全媒体是传统媒体的业务转型方向,也是南财集团发展建设的基本盘。目前,南财集团融合了移动端、报纸、电视、电台等,自主研发了全媒体管理平台,内部报题、稿件发布实现一体化,采访资源共享协同,实现了全媒体管理一体化。形成了以21财经App为旗舰的全媒体矩阵,用户量已经超过1亿。开发了以“学习经济”频道和“南财快评”“全球财经连线”“南财号”为代表的融媒体拳头产品,成为广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力引导经济舆论的重要平台。此外,南财集团以优质内容生产,整合全媒体分发渠道资源为财经客户定制一站式立体化品牌传播服务,融“活”媒体资源。

2.智库:实现“融媒”到“智媒”的变革。南财集团立足于媒体的核心能力和资源,以深度报道的影响力为基础,打造智库产品,再以智库产品的研究力反哺新闻生产,提高新闻产品的能量密度和思想深度。目前,南财集团已有包括21世纪资产管理研究院、海丝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多家专业研究院,建立起一支有100多名有资深财经背景的智库研究员团队和多个垂直课题组。每年举办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南方财经国际经济论坛等高端论坛数十场,推出80多份高质量研究报告、内参和指数排行榜,引发广泛关注。

3.数据:数字转型的责任与使命。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外财经媒体的必争之地,做大做强财经数据既是南财集团作为主流财经媒体的政治使命、维护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的责任,同时也是南财集团承担起提升广东在全球经济领域话语权的历史使命。南财集团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是以南方财经大厦为重要载体,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为支撑,按照“1+7+X”架构,围绕技术赋能和数据赋能,开发相应的数据技术工具,实现对媒体、数据、智库的数据集市赋能,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决策体系。

4.交易:发挥多牌照优势促发展。南财集团旗下越声理财拥有全国广电系统唯一的证券期货投资牌照,旗下的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是2010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唯一的省级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基于牌照优势,南财集团正积极布局大数据交易业务,以“版权数据交易平台”“财经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与“双区”建设相适应的数字资产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财经数据产业生态闭环。。

(二)数据赋能——抢占数据发展制高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确立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地位。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引擎推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南财集团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下称“大湾区数据中心”)正式列入广东省“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和广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大湾区数据中心的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产业智能数字化转型发展新引擎,两大发展战略目标是:一是做好湾区财经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基础设施,服务粤港澳金融经济发展,并辐射全国。二是建立财经数据标准,辅助政府、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防控。

 

图1 “1+7+X”的发展架构

1.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发展架构。大湾区数据中心采取了“1+7+X”的架构体系。(见图1)其中,“1”为南财云平台,类似阿里巴巴的“阿里云”、腾讯的“腾讯云”,它是整个数据库建设的底座,数据的采集、治理、分析、建模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工具都包含在里面。“7”是七个大数据应用平台,包括经济运行分析平台、财经产研服务平台、财智融媒体平台等。目前大湾区数据中心已孵化了首批“5通”数据产品,包括城市通、理财通、资讯通、基金通、保险通,分别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专业财经数据服务。“X”一方面代表的是数据库在应用端、产品端的创新孵化和新应用场景。汇数据、筑底座、建中台、强应用,南财集团的数据板块已初具规模。

2.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大湾区数据中心打造了互联网企业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体系(见图2),包括产品事业群、算法研究院、数据资源群、技术支持群、运营服务群和生态发展群,组建了数据工程师、分析师、研究员等在内的100人团队,引入首席科学家、首席信息官、首席数据官等高端人才,与腾讯、华为、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结合即将落成的南财大厦规划建设数字金融产业集群,可以为政府、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数据、算法、研究等智力服务,同时提供产品、系统、模型等应用服务。

 

图2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组织架构

(三)内容建设——数据生产到数据服务

不论媒体如何转型,内容生产都是最关键的一环。南财集团的数据库建设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则。以南财理财通为例,南财理财通是目前市场上银行理财领域唯一一个全国资背景打造的平台,是这个领域头部数据厂商之一。这也是大湾区数据中心首个推出的数据产品,目前总数据量突破1.3亿,覆盖了400家银行22万只银行理财产品,建设了3个特色理财数据库:国内银行理财库、跨境理财库、基金投顾库。上线仅一年时间,就有超过300家金融机构使用。起初21资管课题组牵头建立这个数据库是为了赋能研究员,辅助编写出更专业的财经报道。在第一篇数据报道发布后,全球超过50家资管机构包括美国贝莱德、日本大和资管机构,都对报道中的独家数据感兴趣,多家机构产生的数据需求倒逼媒体对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并打造Saas前台应用,逐步建设成一款可商用的数据产品,目前理财通Saas前台应用已上线152个特色应用板块,可以满足金融机构各类数据查询和定制的需求。随着数据服务的影响力扩大,一些机构也主动提供数据,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库的内容资源。由此,实现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转变为“闭环传播”的良性互动。目前南财理财通已实现银行理财数据生态闭环,产品为用户提供三大服务矩阵:数据服务、研究咨询服务和宣传投教服务,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一键查询、收益跟踪、业绩归因和风险预警等功能。此外,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还建立了独家的理财产品评价体系,包括价格指数、产品创新、净值波动等十多个测评矩阵(见图3)。

 

图3 理财通服务矩阵

以南财资讯通为例,在信息获取上,南财快讯开发了监控系统,利用分布式网络机器人7×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全网1万多个重要信息源,并打造了2000个以上的独特标签,截至2022年6月覆盖南财原创资讯达2692万篇,舆情资讯达3355万篇,涉及3000个细分行业,54万相关公司,2万相关基金,20万相关债券,4.6万相关人物。资讯通利用自研的自动化标签技术判断信息的影响范围,结合南财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写稿系统,形成财经素材库,并根据不同的主题自动聚合生成原创稿件。南财资讯通非结构化数据的结构化处理,主要解决媒体内部数字化改造和数据生产,增强了南财集团数字财经内容的竞争力。

(四)多元应用——不断延伸无限场景

大湾区数据中心的应用场景大致分为三个维度。

1.赋能政务。城市通是面向城市政府的数字化城市治理和产业招商等综合解决方案,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经济运行监测、大数据精准招商、营商环境优化的实用平台和智库服务,助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通目前与广州市、西安市、杭州市、长沙市、南京市、成都市等地方政府部门达成合作。

2.赋能金融行业。通过理财通、基金通等产品在数字金融、ESG基金、跨境理财等方面为金融用户提供全面、精准、及时的数字化服务。

3.赋能企业。五通产品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创新能力评价、投融资对接、内控合规管理、审计迎检整改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此外,2022年8月,大湾区数据中心即将上线南财金融终端,将实现五通产品的集成。南财金融终端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终端技术,提供最及时的资讯、行情、金融交易等实时数据,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科技融合代表性产品。这个终端的上线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本土综合性财经终端,填补华南地区空白,同时能削弱国际金融终端如彭博社、路透社、慧甚对大湾区情报和金融数据的渗透,为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打造高品质样本。

 

 

融媒体背景下财经媒体数据库建设的转型思考

(一)内容“转化”:从数据新闻到数据库资源

南财数据库的建设非一蹴而就,需要多年财经新闻报道的数据积累。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在财经领域垂直耕耘超过22年。建立数据库既可以使用自有数据满足当下新闻内容产出需求,还可以把“冷门报道”通过数据重构打造成“热门报道”,实现“长尾效应”。此外,建设数据库还可以向有需求的媒体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对海量数据的保存与识别,对新闻事件脉络的分析、传播效果的预测等,构建新的服务和赢利模式实现转型。例如,南财理财通孵化于《21世纪经济报道》和21世纪资管研究院银行理财报道组,而后单独成为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序列,进一步夯实了研究能力,推动了大数据在媒体中的智能应用。

(二)功能“转换”:从财经报道到投资决策

为了跟上融合进程,财经媒体应积极转变思维,尤其是在市场服务方面的思路。过往财经媒体对接的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品牌宣传部门、新闻部门、公关部门等需要做媒体报道的部门,这种报道模式的适用度在融媒体时代已不如从前。南财集团清晰洞察发展风向,进行垂直深耕,采用服务下沉模式,提供研究决策,目前已转向渗透机构业务部门,如投资部、风控部、战略部等,这种新场景的开拓,具有可借鉴之处。

由纸媒转型建设而来的财经媒体智库,应该找准自己的优势,借助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细化用户特征,深度挖掘线下长期积累的资源,利用好媒体在信息收集、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撰写具有专业性与深入性的研究报告,整合实时数据与发展动态发布财经领域的权威榜单,成为业内公信力高的基础数据提供商,增强读者用户客群的黏性。

此外,财经媒体在关注市场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做一些经济政策倡导方面的工作,并及时将经济政策上的变动通知到金融机构,以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信息服务,打造自身独有的竞争力。比如,南财理财通课题组通过对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的深入研究,间接推动了相关条文的落地,在行业内产生巨大影响力。2022年6月,监管针对银行理财进行了第一批处罚,南财理财通提前半年通过数据监测早已发现相关理财产品投资违规并进行了风险提示。

再者,财经媒体的智库要依托数据优势,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做好论坛、峰会、展出等相关实践活动,并且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传播方式与路径创新,聚集用户,逐步扩大新用户群体,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如南财理财通举办的线上投资策略会,他们采用自己的数据撰写报告并在策略会上进行发布与讲解,并邀请机构高管和资深专家学者共同参会讨论。与传统媒体做公开报道抢夺公域流量不同,南财理财通的策略会目标是精准的私域流量,仅限定邀请的1000家金融机构人员有资格参会并获取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成果,会后课题组在《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部分研究成果(见图4)。

 

图4 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第一期策略会特刊

(三)人才“转型”:从媒体从业者到产品经理人

我国财经媒体要向数据化转型,必须要引进和培养适应其发展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人才却成了财经媒体建设数据库难以突破的一大难题,我国这类复合型人才资源十分稀缺,尤其是在财经媒体智库领域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

融媒体时代里的财经新闻记者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记者身份,需要充当更多元的角色,不仅需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熟悉各类数据并具备熟练挖掘、分析、解释大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现象的技能。财经记者除了在采集数据环节中肩负重任,还要懂得如何将数据交接给数据分析师,要明确地告诉下一环节的工作人员需要用到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具有什么价值,未来用于什么使用场景,以及这个数据分析出来以后,如何更便捷地赋能他做新闻报道。

因此,融媒体不仅是要求财经媒体转型,还要求媒体内部的每个岗位也要主动寻求转变,从媒体从业者转向产品经理人甚至数据分析师,更好为数据和智库建设贡献智慧。

(四)制度“转变”:从体制内融通体制外

传统媒体转型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缺乏技术和资本的支持,对于一个媒体来说,同时兼顾内容制作与技术开发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解决体制内难题,财经媒体要革新内部制度,通过跨界联手从外部汲取资金、技术基因,解决阻碍,推动财经媒体建设向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新的互联网敏捷文化;通过数据技术和内容制作的联姻,建立起财经媒体数据库的全生态,不仅能实现数据的共享,甚至在产品和场景上也能实现共建,切实推动媒体融合的实践。财经类媒体数据库还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培养和引入复合型人才,与多方对接、多面集成。此外,我国财经媒体智库在建设的进程中,应具有全球视野,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财经媒体数据库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学习国际领先数据库的优秀之处,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力。

 

 

结语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早已成为推动经济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这意味着促进数据的授权、开发、安全保护、应用、交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基于这样的趋势,南财集团审时度势地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积极推动媒体数字化变革。数据只有应用到场景才能产生生命力,南财集团积极将数据多维运用在政府、金融、企业等场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大湾区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人才。因此,在下一步发展中,建议大力培育媒体数据库人才,尤其建议高校开设更多媒体数据专业,使媒体的内容优势与人才优势相互促进,在互联网发展逻辑的背景下建立起权威、前瞻、专业、开放的生态平台体系,构建从财经资讯、金融信息到咨询交易的产业服务链闭环。

 

[吴雁: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汤懿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杨凯琳、陈雨晴:广东财经大学出版学硕士]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