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各种类型的智库已成为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媒体型智库具有媒体特定的公共文化传播属性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从助力文化发展视角上看,可以充分依托媒体在地方文化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和特色优势、资源优势,紧密对接高校、政府部门,广泛联系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探索构建“媒体+学术”“媒体+文化产业”“媒体+对外传播”等多维度的特色文化智库,打造集调查、研究、策展、发布、决策建议于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运行平台,推动学术大众化、产业品牌化、传播国际化,为地区发展发挥“汇智、聚力、放大”的作用。
本文试从温州本地媒体的几个实践案例,浅析建设“媒体+”新型智库助力地方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
1
推进学术大众化:
“讲好故事+融媒应用”,
提高文化产品质效
近几年,国内掀起“文史传播热”,其背后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文化自信的需求。如何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厚重的学术成果传递给社会公众?媒体智库可以充分体现大众传媒与专家之学的结合,探索“媒体+学术”的有机融合,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提高文化传播效果,进而引领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
在温州不少机关工作人员、文化界人士的微信里,都关注了一个叫“温州三十六坊”的公众号。该名取义北宋诗人杨蟠与温州相关的诗句,公号内容则以古说今,传播温州文化。“三十六坊”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城市文脉传播矩阵”中的一个子平台。这个传播矩阵由媒体牵头,广泛联系当地文史专家、高校学者和文化管理部门等,建立一个松散型的媒体文史智库来推进。
由记者、编辑及美编、校对组成的撰稿团队,会从新闻的视角深度挖掘温州本地的历史文化,以形象的图文、短视频等形式生动表达原本深奥的学术研究成果,生产有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精品。为强化内容生产和融媒传播,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温州理工学院共建融媒体学院,将“城市文脉传播矩阵”建设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借助高校相关专家和文传专业学生力量,进行课题研究、实训生产、精品打造。在议题设置上,文史专家学者与记者定期探讨,更多结合新闻热点,以全新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文化,让文史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如矩阵中的公众号“孤屿志”突出人文故事、宋韵瓯风的诠释解读,原先每篇文章平均点击量600人次,由媒体介入梳理后,文章阅读量平均提升至4000人次左右,其中最高阅读量超2万。H5、视频直播、5G+VR等融媒技术应用也被加入,如利用VR技术对英国驻温领事馆旧址进行拍摄,让用户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提高文史作品、活动与受众的互动感。
“讲好故事+融媒应用”让这个矩阵保持着高点击量、高更新率、高关注度、高层次受众的“四高”态势,并深度介入到温州当地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项目。如公众号的多篇研究成果被运用到街区的展示中,当地中小学也以一些文章内容作为地方课程内容。
“城市文脉传播矩阵”项目深入捕捉、讲好温州城市文脉故事,打造展示和传播温州文化之美的网络平台,助力高水平建设新时代文化温州工作。媒体则以更有力量的姿态加入到城市的管理和发展中,并从矩阵的建设中为自身拉动新的营收增长点,践行了“新闻+服务政务商务”模式,实现互动共赢。
温州文旅消费季暨青灯市集全国美学大会
2
推进产业品牌化:
“整合资源+创意策划”,
壮大文化产业规模
“城市文脉传播矩阵”是从媒体自身生产能力出发探索的智库运行模式,那么,如何运用媒体的产业属性,加强资源整合和创意策划,打造品牌效应,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自2014年开始举办的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则在更广阔的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媒体+文化产业”的智库探索。
文博会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承办,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执行。媒体通过资源的整合、策划、利用,一方面给省内乃至国内的中小文化企业搭建展示、宣传的平台,另一方面,邀请国内文化经济领域知名专家、文化企业家等,通过论坛、峰会等形式,交流最新理念、碰撞思想火花。如“文化经济论坛”围绕文化经济新思想的多角度多维度主题分享,对国内外多个具体领域的文化新思想状况进行分析、解读,助推温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文化项目策划闭门会”则是请国内文化创意设计专家、学者,对全市范围内筛选出来的8个在建、拟建文化项目进行闭门会诊把脉,提升当地文化项目的档次和质量,等等。
媒体搭台,企业唱戏。在文博会舞台上,一批文化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文创工作者走向全国,一批特色产业加速转型提升,一批产业项目找到发展路径。文博会已日渐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展示和交易平台,累计观展人次超150万,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家文化企业参展,展会交易额近20亿元,并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40个优秀特色展”“中国最具行业影响力展览会”等。
同样由媒体来担纲策划执行的温州文旅消费季暨青灯市集全国美学大会,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已经晋身全国市集流量IP。通过媒体与文化业内人士的合作推广,青灯市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独立设计师、传统手作匠人以及近400家优质的文化生活美学品牌参加,通过文旅业界交流会、手艺人夜话系列专场等20多场不同文化主题的活动,延伸触及文化产业的“细枝末节”。“媒体+文化产业”正产生化学催变作用,推动形成品牌效应、示范效应。
3
推进传播国际化:
“创新共享+融合互动”,
拓展文化话语空间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对外传播交流的职责使命。地方城市该如何创设载体和形式,对外传播好声音,提升城市形象?温州市新闻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打造跨界、共享、联动的“媒体+对外传播”文化智库,架起联接海内外的交流渠道和文化纽带。
“商行天下”的温州约有70万人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业,他们对祖国和家乡有着高度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发展认同,在经商办企业的同时,还创办了50多所中文学校、4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基于海外温州人的影响力,温州市新闻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由温州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温州广电传媒集团负责运营维护,于2016年2月23日正式上线。该平台主要梳理集成温州政府部门、官方媒体的外宣信息和特色亮点,内容涵盖风土民情、旅游美食、文化历史、城市故事等新闻和文化类精品,为海外华文媒体及相关会员及时提供权威、正能量的图文和音视频。
温州市新闻文化信息共享平台以海外温州人为基点,全面拓展和融汇相关资源,形成集采编、策划、传播、服务于一体的媒体智库。平台先后接入英国普罗派乐(propeller)卫星电视台、欧华传媒集团、法国华人卫视、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墨西哥华文时报等近20家华文媒体,涉及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等各媒体形态,范围覆盖11个国家与地区。目前,会员单位已发展到111家,包括海外华文媒体、国内主流媒体、华文学校、各地温州商会等多方机构。
平台设有专职编辑组,定时更新,专人审核,保障每天选取20条以上图文、音视频新闻和电视节目录入到平台,定期上传《文化温州》《温州记忆》《天下温州人》《归雁》等精品电视节目,方便国内外媒体及平台成员快捷取用,建立内外信息沟通的高速通道。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各类图文、视频、电视、广播等近3万篇稿件,被转载发布4.08万次,有力提升城市对外传播能力,拓展海外“朋友圈”。如推动温州《战疫》纪录片、《家乡的塘河》纪录片、温州春晚等内容在法国华人卫视、意大利侨网、欧洲华人头条等媒体矩阵刊发播出,主动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温州城市的美誉度。
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成为共享平台深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平台运行以来,负责策划组织了“海外华文媒体看温州”系列活动,近年来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变化的情况下,策划执行了“与世界握手·新时代 新温州”的网络访谈、云观察等活动,加深了海内外媒体对温州的了解,为温州发展发声助力。今年以来,温州市新闻文化信息共享平台的优质内容在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官方客户端“温州人”融媒号专页上进行及时呈现,方便会员在移动端浏览、互动。温州广电传媒集团还将与温州理工学院合作设立互联网视频研培中心,根据共享平台和政府部门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视觉艺术和信息技术师生专长,在短视频制作、技术项目开发、新媒体互动推广等方面探索以项目化方式运营,进行订单式、精品化生产,进一步提升共享平台的智库特性、服务水平和传播能力。
4
结语
无论是从媒体自身特长优势出发,抑或是媒体牵线搭桥策划执行,这些实践案例的成功探索,都发挥了媒体贴近社会公众、专注优质文化产品生产、擅长舆论引导的核心优势,并在与高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对接中善于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让媒体智库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助燃剂”。同时,未来“媒体+”智库的发展,要规避大而全的发展路线,讲求专业精准、规模适度;要提升在细分领域开展大数据分析、整合、互动的能力,更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中传递时代强音,积极为公共决策提供方向性的建议,开创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