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月薪2万5 VS 5千,媒体产品经理收入凭啥远超记者?

“月薪17K—25K、14薪,媒体产品经理工资竟然这么高!”

 

某报社记者在行业交流群里发出这句话后引起一番讨论,不少人直喊“现在转型还来得及吗!”

 

为何引起这么大反应?还不是薪酬差距太大!

 

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发稿,记者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月稿子,工资发到手5K。

 

凭啥产品经理的薪酬远远高于编辑记者?媒体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产品经理凭啥月薪25K?

 

 

在招聘网站上,传媒茶话会发现《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新网、《中国航空报》、澎湃新闻、封面传媒等诸多媒体都在招聘产品经理,招聘岗位涉及新媒体产品经理、客户端产品经理等。

 

从薪酬上来看,媒体给产品经理岗位薪资普遍高于采编岗位,甚至有媒体开出了17K—25K、14薪的优渥薪酬。

 

产品经理凭啥比记者更“值钱”?

 

梳理产品经理的岗位需求,传媒茶话会发现,钱并不是那么好挣。产品经理兴起于最近10年间,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人才的复合性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懂市场、懂用户、懂产品规划、懂设计、懂管理、懂运营、懂推广……你以为有这些就够了?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 !

 

除了这些基础职责,媒体产品经理还需要具备许多“软实力”:工匠精神、学习能力、非授权领导力、对媒体产品的理解和热爱、沟通协调能力,等等。

 

听上去是不是很全能?产品经理妥妥的“六边形战士”啊!

 

在广东财经大学网络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远竹看来,产品经理概念在媒体的引入,其实是将媒体内容、项目当作真正的产品,这意味着媒体有了产品意识,在媒介经营管理领域是一大进步。

 

从业务能力来说,在媒体做产品经理需要将新闻采编经验、产品思维、产品架构能力进行融合,除了需求分析、原型设计等基础技能,更需要对新闻采编从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内容分发、传播运营等全链条有深刻理解。

 

以《每日经济新闻》旗下每经科技产品总监张弩为例,他负责的项目就贯穿“每经AI战略”的全阶段,包括AI写稿、财经结构化数据库、AI采编辅助工作台、AI视频、AI电视等项目的设计、搭建与执行落地。

 

“在财经新闻领域从事产品与技术开发,需要将财经知识、新闻经验、技术手段、产品思维、沟通能力进行充分融合。”张弩表示。

 

 

再从岗位职能来看,产品经理要能将自身资源优势价值重新梳理出来,并结合当下技术、商业、产业发展等现实情况进行产品规划,从而布局新产品、新业务、研发战略。

 

在加快推进深融的进程中,媒体如火如荼地建立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标产品经理的岗位。在《齐鲁晚报》,一名“75后”工作室负责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估计在不少媒体,我这个年龄早被年轻人‘拍在沙滩上’了。”而《齐鲁晚报》教育新闻事业部副主任、“徐玉芹工作室”负责人徐玉芹,带着产品思维做运营,实现了内容、经营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2019年徐玉芹加盟《齐鲁晚报》,开设专栏“老徐说高考”、运营品牌直播栏目“老徐话高招”,前者当年就成为齐鲁壹点的品牌专栏,单篇最高阅读量突破1000万。对于后者,徐玉芹利用自己的产品意识不断进行丰富、创新,2021年高考季栏目创收超100万元。截止到2022年高考季结束,“老徐话高招”累计播出308期,专题收看总量达8015万,创收总额超过上一年度,影响力继续飙升。

 

此时再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产品经理比记者薪酬更高的问题,答案呼之欲出。

 

“产品经理薪酬高于编辑记者,这是正常的。”在文远竹看来,因为产品经理在媒介采编、生产、经营等领域发挥了核心作用,不仅新闻专业业务过硬,还要带团队、搞经营。

 

 

“六边形战士”是如何炼成的?

 

据了解,浙报集团天目新闻客户端推出了工作室机制,任命了内容线10多位工作室主编。在此过程中,集团尝试将内容与运营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打造从内容生产到推广变现的栏目IP运营闭环,从而推动媒体记者、经营人员向产品经理转型。

 

如今,产品经理,这种懂传播、通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媒体青睐。媒体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作为一名普通的记者、编辑,怎样才能顺利转型媒体产品经理?

 

1.树立产品思维

 

思维决定行为。作为产品经理,首先需要的就是树立产品思维,从根本上变传统媒体To B、To G 业务模式为To C业务模式,将服务的重点从客户身上转移到用户身上。

 

《齐鲁晚报》已经要求编辑、记者、经营人员培养产品思维。“让每一条内容、活动、栏目等都具有用户思维、运营思维。”《齐鲁晚报》编委、齐鲁壹点客户端副总编辑陈朋向传媒茶话会分享道。

 

例如《齐鲁晚报》创新性地推出了“双跨”制度,即采编人员转岗为经营人员或转到经营部门,发挥他们在内容生产、内容策划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以经营转型为试点,带动整个报社融合转型。在此过程中,《齐鲁晚报》始终严格遵循采编、经营两分开原则,只是通过优化体制机制,就实现了不同板块之间人员和资源的整合,形成最大合力。

 

此外,在体制机制上,齐鲁晚报成立了一批工作室;在激励措施上,每年推出创意策划大赛等项目赛事,通过激发全员创新思维、征集创意策划,并对获奖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2.强化专业能力,“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产品经理不仅必须对于传统媒体固有业务,特别是优势资源和品牌价值等做到“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而且能通过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新产品、新业务的模式重新串起固有资源和优势,进行系统化的改造和升级,以实现固有商业模式的升级。

 

“对产品经理来说,核心竞争力还是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张弩认为,如果本身采编业务不精深,没有形成对内容生产、传播的系统化认识,想转型产品经理那就是“嗓子眼里塞把胡椒面——够呛”。

 

再看徐玉芹,自2003年开始负责高等教育新闻报道,此后十余年时间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建立QQ群、开设公众号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粉丝的原始积累并形成了个人影响力。一路走来,徐玉芹完成了传统媒体记者的转型,成为一名专注高等教育新闻报道与高考政策研究,具有多年指导高考志愿填报经验、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复合型媒体人,自带流量、自成品牌。

 

在徐玉芹看来,对于专业技能,一方面是学习,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要想成为复合型人才需要永葆对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实践,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要提升专业技能,关键是不断地实践、总结。

 

3.可以不会“写代码”,但必须会系统思考

 

产品经理经常需要解决公司内部跨部门的问题,考验的是“跨界”和串联能力,以便与编辑部、技术团队、设计师和业务人员等进行沟通和合作。

 

相比纠结具体的技术能力,产品经理需要学习做一个系统性思考者。

 

学经济出身的张弩连进入媒体工作都是“半路出家”。“我最开始在银行、券商工作,后来入职每经成为编辑。”2020年,《每日经济新闻》启动AI战略,张弩也随着AI战略的发展转型为产品经理,并进一步晋升为产品总监。

 

“产品经理与记者、编辑并不是割裂的岗位,而是要以扎实的采编能力为金字塔基础,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能力的不断叠加。”在张弩看来,对于从采编岗位转型的媒体人来说,过去所积累的财经与新闻专业知识是构建产品的基石,技术的运用仅仅是实现产品的手段,对新闻与用户的深度思考与分析才是打破旧平衡与创造新价值的关键。

 

可以说,媒体产品经理“不一定精通代码但要懂技术实现逻辑”“不一定做运营但要会运用数据统计手段进行内容优化”“可以不会PS但要能与设计一起优化产品交互”。说到底,媒体产品经理是一种复合型人才。

 

产品经理的高薪酬刺激了不少媒体人的神经。老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想要成为产品经理的记者、编辑、经营人员来说,强化自身全媒体能力、培养产品思维,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可能才是题中应有之意。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