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地方传统媒体如何发力移动端?有诀窍……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格局及盈利模式、受众群体及阅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对于地方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融合的主要发力方向在移动端,这就需要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转型,深度挖掘A端、B端、C端目标客户痛点,构建三大影响力平台,进而形成新的盈利模式

 

A端为目标客户,构建宣传影响力平台

  

    近年,包括《洛阳日报》在内的不少地方党委机关报发行量、影响力、经营收入都呈现上升趋势。纸媒的宣传影响力平台持续巩固加强,在此不再赘述,这里主要探讨移动端的宣传影响力平台构建

      20211月,笔者有幸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州日报学习考察融媒体及中央厨房建设。在海河传媒中心,津云董事长韩颖新向我们介绍,津云是天津的融媒体品牌,在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将天津日报的天津网、今晚报的今晚网、天津日报的微博和微信整体并入津云,并合并三个客户端,组建了津云APP

    津云APP定位于“新闻+政务+服务+互动”的智能化新媒体,收录了天津全市党政机关、高校和行业组织运营的近2000个自媒体信息。“津云·云上系列”着眼天津各级媒体和政务的大融合,共有180家单位进驻,进驻单位涵盖政府、高校、医疗卫生机构、国企等。此外,从20184月起,津云组建微视频创作专班,围绕中央大政方针、天津市委中心工作及社会民生热点,常态化地制作短视频作品约200部,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鉴于此,我们的宣传影响力平台应不局限于纸媒,发力“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也应不局限于晚报、洛阳网等,党报也可在移动端有所作为。可根据党政机关、各委局、各县(市)区的政务需要,也就是“政绩痛点”,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及中心工作,通过制作短视频、微电影等方式,吸引A端客户,扩大我们的宣传平台,开拓新媒体经营阵地,从而进一步做大党报的宣传影响力平台。

 

B端(商家,多指中小企业)为目标客户,构建服务影响力平台

       

    服务影响力平台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商家收录推介,二是政策引导扶持虚拟空间

    商家收录推介板块有一个关键词:借力。以小米为例。众所周知,小米是雷军创立的手机制造企业,近年飞速成长,目前市值近3000亿港元。前些年,小米“不务正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创立了一款名为“小米有品”的APP,收录了许多第三方品牌,种类从服饰到食品,从家电到日用品……而且进驻企业还在不断增多,形成了一款集纳式的购物平台。

    当记者时曾了解到,大多数创业者“最痛”的点就是宣传推介,“酒香也怕巷子深”“养在深闺人未识”成了大量创业者起步时的一大障碍。而传统媒体深耕地方多年,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能像天津融媒体品牌津云一样,并进行延伸,在自己的APP上收录多个商家的公众号,让商家借力我们的平台进行宣传推介,是否会有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带动了我们的流量,一方面提升了商家的知名度。

    政策引导扶持虚拟空间,是为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引导及政策扶持等设立的平台,与商家收录推介板块相互关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有关扶持创业者的“奖励申报”“企业资格申报”“企业扶持”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但仍有大量符合条件的公司由于信息未及时获取而没有享受到扶持政策或不清楚办事流程。作为地方传统媒体,我们可否将此类新闻在移动端进行整合归纳,并为企业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

    服务影响力平台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在本地“商圈”所获得的口碑,以及影响力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收费模式可有甄别地“以股抵现”,从而在创业初期获得企业股权,以最小的成本拥有公司未来,进而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 

 

C端为目标客户,构建流量影响力平台

    

    要构建上述两个平台,流量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拥有一定数量的浏览量,才能有影响力,进而产生新的盈利模式。要获取可观的用户流量,仅将目光瞄准政府和企业,即A端和B端用户还不够,还要在吸引普通消费者即C端用户上做文章。

    构建流量影响力平台,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将我们自己的APP做大做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互联网同城服务领域找到本地消费者的痛点

    举个例子,笔者曾经采访过一名比较成功的创业者,他做了一款APP。与多数APP的使用者是个人用户不同,他瞄准的是商家。他在市场调研时发现,目前洛阳新区无论是商场还是街边,中小型饭店占了大多数,而他在与许多饭店老板交谈时了解到,清晨四五点早起采购食材的时候是其最“痛”的时候。因此,他租下仓库,将各大批发市场的食材及价格收集整理到APP上,商家只需下载点击,便有人将食材送货上门。由于帮助这些饭店解决了痛点,这款APP在中小型饭店领域收益可观,而且目前已向三门峡等其他地市蔓延。

那么在同城生活服务领域,消费者还有哪些痛点?在这里贡献两个不成熟的方案,以抛砖引玉,提供思路。

    随着共享经济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未来会不会呈现这样一种业态——社会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租售自身的资源、技能、创意等,附近的人按需有偿所取,这样每个家庭就相当于一个公司。

    例如,在二手车买卖市场,目前有两大APP竞争激烈:瓜子二手车和人人车,两家企业打的旗号均为“个人买家直接与个人卖家交易,拒绝中间商赚差价”。延伸到目前火热的房屋租赁市场,目前一些巨头APP上的租房信息有个短板,即几乎全是房屋中介提供的,这样一来需要向中介提供一般为一个月房租的费用,让不少租房者很“痛”。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APP开辟租房信息板块,拒绝中介,信息均为个人发布,也“拒绝中间商赚差价”,凭借我们的影响力和口碑是否能在本地租房领域“圈粉”,从而带动APP的整体流量。

 

 —本文摘自《新闻前哨》2022年8月(下)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