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融合力赋能媒体转型的逻辑构建

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革命风起云涌,媒体生态和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信息革命成果在传媒业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发展,日益成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课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持续有力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体融合与转型新动能的研究便成为题中之义。

01

融合力理论的逻辑构建

“融合力”概念是学者王锐锋在其所著的《融合力》书中首创,即“新型主流媒体所受到的作用力”,可以用矢量合成的法则求其和,构成了推动媒体转型升级的正向动能。基于这一原理,作者从媒体转型的内在逻辑出发,运用跨界思维,尝试用物理学概念来阐释媒体融合发展理念,分类阐述了“融合力”概念及其特征,以“融合十力”为骨架,提出了媒体融合的一系列新思维,融合力理论由此应运而生。

融合力理论认为所有推动媒体转型升级的正向动能,都可以称之为“融合力”。而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则主要来源于传播力构建、影响力覆盖、引导力提升、公信力重塑、创新能力突破、“讲故事”能力挖掘、技术应用能力拓展、市场生存能力培育、内生张力激活、生态能力构建等十种融合力的构建。我们知道,在物理学概念中,物体受到的作用力通常不止一个,而是若干个,把这些力用矢量合成的法则求其矢量之和,就构成了合力。在传媒领域,如果将这些“合力”通过“受者中心论”这条“主线”有序地穿插承接,共同发力、共同作用,就能不断推动媒体转型融合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融合力理论的核心——传播力构建、影响力覆盖、引导力提升、公信力重塑、创新能力突破、“讲故事”能力挖掘、技术应用能力拓展、市场生存能力培育、内生张力激活、生态能力构建等,直击媒体融合需要统筹和处理好的“四大关系”,重点明确,贴近性强,对当前发掘媒体深度融合和转型发展新动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融合力理念的思维创新

媒体融合要求传统媒体要运用先进技术,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不断巩固壮大宣传阵地和主流舆论,尽快成为新兴主流媒体。媒体融合是管理主体、媒介主体、市场主体以及用户主体等共同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受众为王理念远不过时,为受众提供有效服务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和突破。新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发展,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强化了媒体传播的双向性。

受众从过去单一的信息内容“接收者”变成了信息内容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受众发表创意、制造话题、参与活动、表达观点、实现互动。在此背景下,媒体不仅需要考虑受众的接触面广度,还要考虑加强受众的参与深度,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因此,从受众角度进行的媒体融合新动能研究一言以蔽之就是从传者为中心到受者为中心的跨越转变。

发掘媒体深度融合新动能,需要牢固树立“受众中心论”,并在实践和理论上突破传统“媒介中心论”的理念,用“互联网+”思维尝试问题解决,用好社交性、参与性、互动性杠杆;积极探索“新闻+”全媒体生产体制机制、流程创新、人员队伍管理创新等新理念,不断拓展“传媒+”产业事业转型发展方向,全方位实现连接。受众中心论从本质上讲,要求传播活动以满足受众需要为目标,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信息和内容,反映他们的呼声,满足他们的愿望,实现他们的需求。 

而媒体的影响力覆盖必须以精准化为方向,立足受众规模、认知建构和行为改变三个维度,从覆盖用户入手,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进行流程再造和内容生产规划,细分用户,加强用户体验,打造全新平台和渠道;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信息传播和生活服务全新网络,深度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最终实现影响力变现。

传播力、影响力是媒体融合的核心竞争力。受众在哪里,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就应该覆盖到哪里。从传者为中心到受者为中心的转变是媒体融合发展中颠覆性理念的根源。“受众中心论”决定了媒体融合的过程、方式和方向。正所谓抓住了受众,才抓住了媒体融合变革的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研究受众、分析受众、服务受众,是媒体深度融合的主线,脱离了这条主线,则脱离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最大实际。

03

融合力应用的实践考量

针对当今媒体千差万别的融合路径和转型方法,如何从“方法论”的角度,力争使不同的融合主体形成共识、上下同欲,实现媒体融合内外“一条心”、网上网下“同心圆”,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形成合力,实现“矢量和”最大化,是实践发展中融合力推动媒体转型的价值考量。

巡视过往,可以发现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从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还是从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现实需要来看,加强新型媒体平台建设,无疑是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最核心、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事实上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其实质就是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而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必须以建设自主可控的互联网平台为基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义——传播力构建,必须立足于大数据、云技术、5G和AI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以“云上河南”为例,理念上确立全省“一张网”总体思路,即以技术为驱动,以“云端”和“终端”建设为导向,以解决县域传播实际问题为突破,通过技术平台搭建,全省织就融媒体中心(也称“中央厨房”)建设“一张网”,夯实县域传播阵地,实现省、市、县三级新媒体生态圈构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总体原则是——共建共享、统分结合、移动场景应用。

实践中,“中央厨房”河南样本的成功案例——河南广电大象融媒“新闻岛”、河南日报大河传媒“中央厨房”、郑报融媒“新闻超市”以及项城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也证明传播力构建应着眼于传播力硬件和到达范围建设,以平台搭建和流程再造为具体抓手,打通“云端”、夯实“终端”,用主流价值纾解“流量焦虑”与“算法焦虑”,深入探索符合中央媒体融合要求和精神的内容生产模式、创新呈现方式,构建适应市场期盼,符合各自实际的“云端生态”“终端生态”和“内容生态” 。

坚持运用新锐技术和手段,并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需求,是理论研究的初心,也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探寻新传播环境下各级各类主流媒体有利于党的新闻舆论事业发展的各种因子、有利于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研究方法创新、模式构建创新、实践应用创新,连天线、接地气,既着眼于当前媒体融合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又观照未来转型方向及路径的探求,如此方能对媒体融合与转型新动能的认识与研究处于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融合力理论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加快推动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以全局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提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通过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媒体融合新环境、新任务、新规律的深刻洞察,也为包括报刊广电等在内的传统媒体加快转型深度融合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推动媒体深入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全媒体时代的重大课题。传统媒体要落实中央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就必须不断地从实践上和理论上着力发掘媒体深度融合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向深里走、往实里走,从而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融合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审视当下,把握媒体融合的历史进程,认识媒体融合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不仅需要研究者把视线立高、拉长,而且需要与时俱进,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目光,把认识与实践、思维与应用、过往与当下、现实与未来系统化整体化贯通审视,既反映矛盾的普遍性,也突出矛盾的特殊性。只有这样,理论研究才可能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才能对推动传媒行业融合发展具有更大的启迪和实践指导。

媒体融合千帆竞,理论为桅唤东风。在当前主流媒体加速迈向新型主流媒体的征途上,有效有用有力的实践思考和理论探索必不可少。关注发展趋势,研究发展规律,探索方法路径,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选择,也正是媒体融合新动能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价值所在。(作者刘寅系河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刘子豪系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编辑:朱垚颖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