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舆情观察 | 大数据支撑下主流媒体的舆情新机遇

摘 要:随着新媒体逐渐成为网民参与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的重要途径,通过舆情分析可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而大数据技术则为舆情分析提供了支撑和保障。由此可见,广泛开展舆情分析相关业务是主流媒体服务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舆情分析;大数据;主流媒体

信息服务型融媒体的敲门砖

舆情分析是指通过特定网络技术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的抓取、挖掘以及分析预测,对事件发展进行情报预测的大数据方案。

传统的舆情监测分析主要靠人工或简单的技术辅助手段处理,已无法满足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激增的诉求。一方面,舆情分析工作覆盖面大,传统的信息收集难免不全面,信息分析过度依靠分析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因素,难以做到长期、稳定的客观判断。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事件发酵传播速度极快,传统的舆情信息反馈很难做到及时,很容易错失最佳处理时机。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新型舆情分析,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数据抓取阶段:舆情系统从网络获取数据的过程。系统多采用大型分布式网络抓取结构,对网络大部分舆情数据进行全天候抓取,并对视频、图片等网络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尤其对主流或活跃门户板块进行重点抓取检测,保持数据获取的低延时,能在舆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

(二)监测分析阶段:舆情系统通过程序从获取的数据中分析舆情事件发展趋势的过程,是大数据舆情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舆情系统通过前期大量的机器学习,可以高效地进行语义分析,分析网民的情绪倾向,准确把握热点事件的舆情发展趋势。针对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也可进行分析判断。

(三)决策统计阶段:舆情系统根据事件发展趋势判断、事件严重程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的合理化建议的过程。舆情系统通过分析事件趋势、严重程度、紧急程度等多种因素,会给决策者若干合理化建议,从而使其能相对客观地面对突发事件。同时系统会按事件、时间、地域等维度进行数据统计展示,能够直观明了地呈现舆情趋势。

1.主流媒体可通过舆情分析系统服务党政机关单位。数据是决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及时发现舆情事件,迅速进行跟进并确保舆情事件稳妥处置,是媒体与相关部门的重要责任之一。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可以对网络舆情全方位监测,进行情绪判断、趋势预测,提高舆情分析的效率,帮助相关部门快速处置,及时引导,也为进一步研究社会舆情提供了平台数据支持。

2.主流媒体可通过舆情分析系统服务企业单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舆情分析跟企业没关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人民网的《2021中国茶公共品牌声誉现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茶公共品牌舆论画像、声誉风险管理以及中国茶助力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对中国茶公共品牌的声誉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报告》不仅从热点政策与舆情事件方面指出了媒体与网民对食品安全、包装物流、科学饮茶等方面的关注点,还有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茶消费偏好的分析数据。从营商环境、电商物流、茶旅融合、人才培养、国潮新茶饮和声誉风险等方面给了茶企业建议。显然,不仅对整个行业有带动作用,也给企业的市场环境预判、经营方向、如何规避风险等方面提供了建议,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3.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口碑管理。群众在互联网发布的关于本企业产品的评价,可以认为是最直接的用户反馈。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内容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努力维护企业的良好信誉。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竞品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口碑、媒体广告投放情况等均可作为企业战略的参考。

4.主流媒体还可通过舆情分析系统服务其他媒体单位。帮助其他媒体更及时地获取最新线索和数据,携手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也可通过其他地方的媒体平台与其所在地的党政机关单位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拓广阔的业务市场。

 

社会价值观引导的排头兵

当前舆论形势十分复杂,作为主流媒体应直面挑战,积极承担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数据支撑下的舆情分析系统,便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强有力的武器。舆情系统可第一时间获取网络中的舆情事件,并通过数据分析,预判舆情的发展方向,提供舆情引导的方法建议,让一直以来被动的舆情处理和引导工作变得主动。

同时,舆论引导并不仅仅是澄清谬误,还要明辨是非,归纳总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可以分析整个事件的发酵过程,包括事件热度趋势与情感态势等,为后续类似舆情事件的处置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例如,针对一些连锁店、网红店频频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低俗宣传等问题,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梳理出2021年以来的54起涉及餐饮企业的热点舆情事件,通过分析其传播规律与爆发诱因,总结舆情危机应对的“陷阱”与“雷区”,这一舆情报告可以加强餐饮企业自律以及对舆情工作的理性认识,帮助餐饮企业妥善预防、处置、化解舆情风险,同时也能净化餐饮行业风气,推动社会发展。

 

舆情数据新闻生产的快速路

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对外服务,还可以对内形成强化促进效应,从多方面优化媒体自身的生产活动。

(一)舆情分析系统可以加快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舆情系统可以做到低延时地捕捉网络信息,尽快组织人力物力跟进消息进展。同时,舆情系统还可以预测将要发生的舆情事件,在其他媒体平台尚未关注以前,率先获取事件的相关线索数据,以便在第一时间进行新闻报道。

(二)舆情分析系统有助于提升新闻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充分而可靠的数据有效地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主流媒体运用融媒体手段可以统筹布局全平台运营瓶颈,充分发挥每个平台的优势,重构全媒体传播链条。利用舆情分析细分受众,构建分层传播的全媒体舆情圈层。积极推进舆论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提升社会价值与公信力。

(三)舆情分析系统有利于打造精品应用。全媒体时代,党媒积极在此领域开疆拓土。例如,人民日报社所属的有关机构自2006年起就开始探索智能搜索引擎和网络舆情研究,并于2008年正式组建了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2010年后改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现已升格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并创办了国家重点新闻网站首家舆情专业频道——人民网舆情频道。不仅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种舆情报告与研究成果,还长期为众多中央和地方党政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等提供各种热点舆情事件应对、网络媒体危机公关等方面的顾问服务。

人民网财报数据显示,近几年,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营收略有下滑以外,2017—2019年,人民网舆情信息服务收入稳步增长,从1.9亿元增长到3.2亿元。这为主流媒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服务转型提供了范本。

(四)打造舆情分析系统、开展舆情数据业务离不开全媒体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教授曾表示:“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一体化。”培养真正的战略性人才,需要让人才具备政治、市场、技术、学科等多种素质,需要承担时代使命,承担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引导重任。

(五)打造舆情分析系统有助于理解、开拓更广泛的市场业务。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有很多待开发的新领域,例如,环保事业单位通过系统能够及时获取网民对生态问题的反应;行业协会通过系统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行业真实的发展情况,制定更合理的行业标准;等等。

(六)公安机关通过系统能辅助获取嫌疑人线索。网络谣言案件可通过系统绘制造谣者的消息传播路径,明确造谣者责任。舆情分析系统还可以提供犯罪地图,预测违法犯罪的高发时间和地点等。

(作者单位:半岛都市报)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我们尊重原作版权,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