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8月19日上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科学文化传播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科技界、文化界、媒体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在以前讲新闻标题时,讲得比较多的是消息标题的制作方法,而对通讯标题的制作方法讲得不多。
-
身处“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单一传播模式早已被即时互动的双向、多向传播所取代。媒体构建、采编流程、生产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之际,党报记者如何在转型中找准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
-
据昆仑策网一篇文章中写道:在7月20日举行的美国阿斯彭安全论坛上,中国驻美大使秦刚用英文好好给美方讲了一下中国立场。现场观众爆满,记者提问很尖锐,秦大使回答更精彩。台下的美国听众,时不时就有人鼓掌。
-
2021年同比增长35%,编外员工也可担任集团领导。
-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周期越来越短,需求类型越来越零碎,大单品战略已经成为过去。新消费品通过敏锐的需求探知、需求转化能力实现了品牌的集体崛起。
-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在5G超高速率、出色稳定性带来的万物互联、人机互动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市场份额急速下降,电视新闻还有哪些优势,能够在哪些领域实现突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积极应变,怎样摆脱危机,打造电视新闻新优势,这些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
互联网波涛汹涌,新媒体风头正劲,处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医养健康节目,存在节目形态单一、传播方式单一、经营路数单一等多重危机。同时,国家对医养健康产业的顶层设计、大众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又为医养健康节目的内容升级和产业开发提供了良好契机。
-
全文共1954字阅读大约需20分钟8月,杭州临安的一台爱心冰柜火爆全国,温暖、有爱是这个直播间出现最多的关键
-
信息时代海量数据汹涌而来,推动新媒体加快探索数据新闻的生产,尝试通过数据可视化以便更直观地描述新闻事件,帮助互联网用户大大提高信息获取效率。那么,数据新闻生产中,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内容和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向用户提供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的新闻产品?本文以浙江新闻客户端近年来的部分数据新闻为例,分享有关数据新闻的操作经验和粗浅认识。
-
腾讯媒体研究院转载的本篇文章,通过关注媒介化程度加深带来的人类社会交往的变迁,认为元宇宙作为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主导媒介形态,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推动了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为未来人类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全新可能。
-
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5.7亿人。有学者提出“声音”在未来传播中将回归主流介质,声音作为传媒业人工智能技术的“第一入口”,将使印刷术发明至今的“视觉本位”的文明再度向“听觉中心”转变,将“脱部落化”时代的人们重新拉回“部落”
-
我们的发展和进步,绝不能以牺牲人民生命为代价,这是最根本的一条红线,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握舆论导向,掌握安全生产领域报道的尺度,既要起到发现问题、警示批评、改进提升的作用,又要遵循立足实际、促进发展、敬畏生命的原则。这样才能做到报道准确,我们的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才能更给力、更温情、更有效。
-
差错轻则闹笑话,重则有可能向社会传达出错误思想
-
做到这三点你也能成为“六边形战士”!
-
2022年8月10日,据美国Social Media Today网站报道,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新研究显示,差不多67%的青少年表示自己用过TikTok,并且16%的青少年称自己几乎一直在使用。
-
主流媒体要坚守主流品格,走出“流量焦虑”,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新闻报道,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舆论引导力。
-
如果要在浙江媒体的报道中找一个热门词,“宋韵”当之无愧。自2021年9月至今,它频频露面,“宋韵”二字所携带的信息,有过去有未来,更有当下浙江文化建设的一方版图。
-
据新华社8月16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
元宇宙、她经济、剧本杀……你关注的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