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时事报道开始在深度上下功夫。如何在“大事件”发生时做好记录者,并以此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和冲击力,成为了时事编辑需要研究的课题。
-
8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2022年8月16日,以“融媒新机遇 踔厉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新媒体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新媒体发展研讨会在无锡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中共无锡市委网信办共同主办。
-
2022年3月,针对新冠疫情,吉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吉林台)新媒体矩阵展开密集报道,多角度策划,创新宣传方式,发挥矩阵效应,推出了大量新媒体产品,传播效果显著,有力提升了新媒体矩阵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歼灭战、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
随着技术的更迭,以沉浸媒介为核心的“第三媒介时代”已到来。VR(虚拟现实)沉浸媒介具有沉浸、互动、想象的特征,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配准的优势明显[1]。
-
通过围绕消费者搭建数据体系、基于消费者需求推动产品创新和结合消费者变化打造全新渠道,上海家化重新焕发活力,在数字化、年轻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
说到“小切口”,很多人就会想到微创手术。原本需要用手术刀切断肌肉,甚至割开10厘米长的“口子”才能治疗的疾病,如今只需要打个不到1厘米的小孔就能解决,而且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这就是“小切口”的优点。
-
2021年国庆期间湖南卫视“快乐中国”转型升级为“青春中国”,并重磅推出全新虚拟主持人小漾。小漾与之前的虚拟主持人相比,生动活泼、逼真灵动的形象备受喜爱,瞬间冲上热搜。
-
判断一个评论员有没有进入评论状态,一个很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看其有没有“评论区想象力”。什么是“评论区想象力”?就是看到一条新闻,能立刻在思维上进入这条新闻的评论区,想象出受众可能从哪些角度对该新闻进行评论。评论员的观点,很多时候是在与评论区对话过程中生成的。
-
一个孩子的升学路,如果从小升初那年算起,经历中考、高考,直到大学毕业,刚好是10年。
-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相比线下的面对面交流,个体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精致的沟通和互动。作为现代社会应用最普遍的社交媒体之一的微信,用户通过各种方式在上面塑造并管理着自己的良好形象,朋友圈转发就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
作为2022年“超级体育大年”的压轴大戏,卡塔尔世界杯将会带来多项记录的改写。
-
近几年,笔者时常听到省级媒体,或者是市级、县级媒体“叫渴”,喊着“没人”,
-
媒体融合的大潮之下,传统纸媒的内容生产面临着转型需求,适应新媒体平台的,而这也势必导致一些传统的新闻体裁会遭遇挑战。评论就是其中之一。
-
如今,内容市场上有不少这样的新闻短视频——不是鸡汤乐,就是搞笑声,不是惊悚乐,就是悲伤曲……配乐同质化不说,更有甚者乱配乐,灾难新闻配上喜庆音乐,社会新闻配出惊悚音乐……魔音入耳,用户吐槽不绝。
-
当下,短视频正逐步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成为主题主线宣传融合传播的重要形态,也日益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创造的经济价值显而易见、不可低估。
-
2021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实现总覆盖人群过亿、新媒体创收过亿的“双过亿”目标,体现了报业深融发展的积极探索和最新成效。通过齐鲁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齐鲁晚报总经理张天卫的讲述,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国家媒体融合战略的落地实施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
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革命风起云涌,媒体生态和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信息革命成果在传媒业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发展,日益成为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课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持续有力地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体融合与转型新动能的研究便成为题中之义。
-
随着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数据已成为驱动深化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引擎之一。如何利用数据来重构用户生态,完善用户画像,走出一条落实数据驱动战略的创新之路?如何利用数据创新传媒生产、运营、服务,另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如何将数据多维运用到政府、金融、企业等场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本文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进程切入,回顾了Web1.0和Web2.0时期的发展特征及其在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分别讨论了Web3.0的两大关键技术——NFT和元宇宙是如何重新界定甚至彻底改写了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理念规则和实践路径,并结合对学界前沿观点和业界最新案例的梳理,总结和提炼了Web3.0时代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趋势与愿景。